为大家提供的是安全教育培训主要内容,欢迎参考。
安全教育培训内容
1、 安全知识技术教育培训
安全知识技术是生产技术知识的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征服自然的斗争中所总结积累起来的知识、技能和经验,是从事生产人员应知应会的内容之一,是预防事故发生的必备知识。安全技术知识的教育有利于丰富职工的安全知识,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增强岗位作业的安全可靠性,为安全生产创造前提条件。
(1) 生产技术知识教育培训
安全技术知识寓于生产技术知识之中,要掌握安全知识,必须首先掌握生产技术知识。具体内容有:生产经营单位的基本生产概况、生产特点、生产过程、作业方法、工艺流程;各种机具的性能;生产操作技能和经验;产品的构造、性能质量和规格等;材料的性能和规格等。
(2) 基本安全技术知识教育培训
这是生产经营单位中每个职工都必须具备的起码的安全生产基本知识。主要内容包括:生产经营单位内危险区域和设备的基本知识及注意事项;生产中使用的有毒有害的原材料或可能散发有毒物质的安全防护知识;电气安全知识;起重机械安全知识;高处作业安全知识;厂内运输安全知识;防火防爆安全知识;个人防护用品的构造、性能和正确使用方法;发生事故时的紧急救护和自救技术措施、方法等。
(3)专业安全技术知识教育培训
按照不同的专业工种,进行专门、深入的专业安全技术教育,这是安全技术教育的重点。专业安全技术知识是该工种的职工必须具备的安全生产技能和知识。在没有取得操作合格证之前,不允许单独上岗作业。
(4) 业病防治知识教育培训
职业病防治技术是防止由环境中的生产性有毒有害因素引起劳动者的机体病变,导致职业病而采取的技术措施。职业病防治技术知识,是从事有害健康的从业人员应知应会的内容。职业病防治技术知识教育的目的,是使广大从业人员熟知生产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因素,并积极采取防治措施,保护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其主要内容有:工业防毒技术;工业防尘技术;噪音控制技术;振动控制技术;射频控制技术;高温作业技术;激光保护技术等等。
(5) 安全管理知识教育
安全管理知识教育是生产经营单位各级管理干部应知应会的内容,尤其是专职安全管理干部更应该精通现代安全管理知识。安全管理知识教育的目的是使生产经营单位各级管理人员熟知、掌握、运用安全管理理论、手段、方法,不断提高安全管理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6) 安全生产经验教训教育
安全生产中的经验和教训是从业人员身边生动的教育材料,对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知识水平,增强安全意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安全生产教育是广大从业人员从实践中摸索和总结出的安全生产成果,是防止事故发生的措施,是安全技术、安全管理方法、安全管理理论的基础。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既可以使被宣传的单位和个人受到鼓舞,激励他们再接再励,又可以使其他单位和个人受到教育和启发。
与经验对应的是教训。教训往往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因而它的教育意义也就十分深刻。宣传教育是从反面指导从业人员应该如何避免重复事故发生,消除不安全因素,促进安全生产。
2、 安全技能训练
安全技能是人为了安全地完成操作任务,经过训练而获得的完善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由于安全技能是经过训练获得的,所以通常把安全技能叫做安全技能训练。
(1) 技能形成的特征
技能是人的全部行为的一部分,它受意识的控制比较少,并且随时都可以转化为有意识的行为。技能达到一定的的熟练程度后,具有了高度的自动化和精确性,便称为技巧。达到熟练技巧时,人员可以有条件反射式的行为。
技能的形成是阶段性,包括掌握局部动作阶段、初步掌握完整动作阶段、动作的协调及完善阶段,这三个阶段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各阶段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行为的结构、行为的速度和品质、以及行为调节方面。
在行为结构的变化方面,动作技能的形式表现为许多局部动作联合为完整的动作,动作之间的相互干扰、多余动作逐渐减少;智力技能的形成表现为智力活动的各环节逐渐联系成一个整体,概念之间的混淆现象逐渐减少以致消失,解决问题是由开展性推理转化为减缩推理。
在行为的速度和品质方面,动作技能的形成表现为动作速度的加快,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稳定性、灵活性的提高,智力技能的形成表现为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以及思维的独立性等品质的提高。
在行为的调节方面,动作技能的形成表现为视觉控制的减弱和动觉控制的增强,以及动作紧张的消失;智力技能的形成表现为智力活动的熟练,大脑劳动消耗的减少。
技能的形成有先快后慢的特征,在练习的初期技能提高较快,以后则逐渐慢下来。这是因为,在练习开始时,人们已经熟悉了他们的业务,利用已有的经验和方法可以进行训练,而在练习的后期,任何一点改进都是以前的经验所没有的,必须付出巨大的努力。另外,有些技能可以分解成一些局部动作进行练习,比较容易掌握,在练习后期需要把这些局部动作联接成协调统一的动作,比局部动作复杂、困难,成绩提高较慢。
技能的形成还有高原现象和起伏现象。技能形成过程中,在练习的中期,往往会出现成绩提高暂时停顿现象,即高原现象。产生高原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技能的形成需要改变旧的行为结构和方式,代之以新的行为结构和方式,在没有完成这一改变之前练习成绩会暂时处于停顿状态,由于练习成绩的降低,产生的延误、灰心等消及情绪,也会导致高原现象。起伏现象是指在技能形成过程中,训练成绩时而上升时而下降,进步时快时慢的一种现象。这是由于客观条件,如练习环境、练习工具、指导等方面的变化,以及主观状态,如自我感觉、有无强烈动机和兴趣、注意的集中与稳定、意志努力程度和身体状况等方面的变化,影响练习过程。
(2) 技能的训练计划
安全技能训练应该按照标准化作业要求来进行。训练是掌握技能的基本途径,但训练不是简单寺、机械地重复,它是有目的、有步骤、有指导的活动。在制定训练计划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① 循序渐进。可以把一些较困难、较复杂的技能划分为若干简单、局部的部分,练习、掌握了它们之后,再过渡到一、完整的行为。
② 正确掌握练习速度。在练习的开始阶段可以慢些,力求准确;随着进展,要适当加快速度,逐步提高练习效率。
③ 正确安排练习时间。在练习开始阶段,每次练习时间不宜过长,各次练习之间的时间间隔可以短些,随着技能的提高,可以适当延长每次练习的时间,各次练习之间的间隔也可以长些。
④ 训练方式要多样化。多样化的训练方式可以提高人们的练习兴趣,增加练习积极性,保持高度注意力。但是,花样太多,变化过于频繁可能导致相反结果,影响技能形成。
3、 安全态度教育
安全态度教育是为了端正生产经营单位职工的工作态度和对安全生产的认识,以便自觉地执行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正确地进行操作,实现安全生产。安全态度教育通过安全思想教育、法制教育和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教育来实现。
(1) 安全思想教育
思想教育是安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目的主要为安全生产打下思想基础。
思想教育主要是提高广大从业人员对安全生产重要意义的认识,弄清做好安全工作对促进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建设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正确处理好安全和生产的关系,自觉地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在进行思想教育时,对重生产、轻安全的错误言行,要批评指正。
(2) 安全法经教育
它主要是使广大干部和群众懂得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规和劳动纪律对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安全生产法规包括国家制订的有关安全生产的政策、法令、规程、规定和生产经营单位根据上级规定所制订的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劳动纪律是劳动者进行劳动时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规定。对从业人员进行遵纪守法教育,是提高生产经营单位管理水平、合理组织劳动力、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条件,也是贯彻安全生产方针、减少工伤事故和职业病、保障安全生产的必要措施。实践证明,哪个生产经营单位重视法纪教育,职工遵章守纪,安全生产就能搞好。反之,安全生产就得不到保证。由于从业人员不遵守劳动纪律,违反操作规程而造成的工伤事故通常占工伤事故总数的60%~70%。因此,为了做好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加强法纪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3) 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教育
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和劳动保护政策,是制订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依据,而执行规章制度既是大量事故教训的总结,又是安全生产工作先进经验的结晶。因此,必须采取各种措施和形式,大力宣传和认真贯彻,以便提高各项领导和广大群众的安全生产水平。
控制设备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1、 消除潜在危险的原则
这一原理的实质是面向科学技术进步,在工艺流程中和生产设备上设置安全防护装置,增加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即使人的不安全行为(如违章作业或误操作)已发生,或者设备的某个零部件发生了故障,也会由于安全装置的作用(如自动保险和失效保护装置等的作用)而避免伤亡事故的发生。
2、 减弱原则
当危险和有害因素无法根除时,应采取措施使之降低到人们可以接受的水平。如依靠个体防护降低吸入尘毒数量;以低毒物质代替高毒物质等。
3、 距离防护的原则
生产中的危险因素对人体的伤害往往与距离有关,依照距离危险因素越远,事故的伤害越减弱的道理,采取安全距离防护是很有效的。如对触电的防护、放射性或电离辐射的防护,都可应用距离防护的原理来减弱危险因素对人体的危害。
4、 防止接近原则
使人不能落入危险、有害有因素作用区域,或防止危险、有害因素进入人的操作区域。如采用安全栅栏,冲压设备采用双手按钮等。
5、 时间防护原则
使人处于危险和有害因素作用环境中的时间缩短到安全限度之内。如对体力劳动和严重有毒有害作业实行缩短工时制度。
6、 屏蔽和隔离原则
屏蔽原理即在危险因素的作用范围内设置障碍,同操作人员隔离开来,避免危险因素对人的伤害。如转运、传运机械的防护罩、放射线的铅板屏蔽、高频的屏蔽等。
7、 坚固原则
这个原理是以安全为目的,提高设备的结构强度,提高安全系数,尤其在设备设计时更要充分运用这一原理,例如起重设备的钢丝绳、坚固性防爆电机外壳等。
8、 设置薄弱环节原则
这个原理与坚固原理恰巧相反,是利用薄弱的元件,在设备上设置薄弱环节,在危险因素未达到极限值以前,已预先将薄弱元件破坏,使危险终止。例如电气设备上的保险丝,锅炉、压力容器上的安全阀等。
9、 闭锁原则
闭锁原理是以某种方法使一些元件强制发生互相作用,以保证安全操作。如载人和载物的升降机,其安全门不关上就不能合闸开启,高压配电屏的网门,当合闸送电后就自动锁上,维修时只有拉闸停电后网门才能打开,以防触电。
10、取代操作人员的原则
在不能用其他办法消除危险因素的条件下,为摆脱危险因素对操作人员的伤害,可用机器人或自动控制装置代替人工操作。
11、禁止、警告和报警原则
这是以人为目标,对危险部位给人以文字、声音、颜色、光等信息,提醒人们注意安全。例如设置警告牌,写上“此外危险,不准进入”、“高压危险,禁止靠近”等等,车间起重设备运行时,用铃声提醒人们;使用安全仪表,不同颜色的信号等。
设备使用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
要使设备安全运行,发挥最佳效益,必须建立并严格执行设备使用、操作的有关制度。
1、 岗位责任制
岗位责任制是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的一项基础制度,生产经营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都是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建立,各项活动都必须纳入岗位责任制中得以落实,设备使用维护的各项工作都是岗位责任制的组成部分,必须在岗位责任制中得到落实。所以,设备使用维护工作必须体现在操作工人的岗位责任制中,严格贯彻岗位责任制可保证设备使用维护的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从而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状态,为生产经营单位生产经营创造有利的条件。
2、 操作证制度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生产设备的操作工人,由车间提出定人定机名单,经机动科备案审批后执行,重点设备或精、大、稀设备定人定机名单,还需报主管副厂长批准后执行,并执行交接班制度。定人定机还需凭设备操作证才能上岗。
主要生产设备的操作工人,包括学徙、实习生等均应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取得操作证后,才能独立操作设备。每个工人原则上只允许操作一种型号设备。熟练技工,经过一专多能专业培训,考试合格后,允许其操作取得操作证型号的设备。
操作工人必须经技术培训,熟练掌握技术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规程后方可取得操作证。操作证由生产经营单位专门管理部门统一发放,禁止转借。特殊工种操作工须经培训取得特殊工种操作证后方能上岗。
应不断提高设备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强技术培训,并进行考试,考试合格可以升级。在特殊情况下,例如事故后重新培训的工人,考试不合格,可取消操作证,调离操作岗位。
3、 安全检查、检验制度
设备运行安全检查是设备安全管理的重要措施,是防止设备故障和事故的有效方法。通过检查可全面掌握设备的技术状况和安全状况的变化及磨损情况,及时查明和消除设备隐患,根据检查发现的问题,开展整改,以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安全检验是按一定的方法与检测技术对设备的安全性能进行预防试验,以确定设备维修计划或安全运行年限。
4、 维修保养制度
设备长期使用,必然造成各种零部件的松动、磨损、从而使设备状况变坏,导致动力性能下降,经济性能恶化,安全可靠性降低,甚至发生事故。因此,建立维修保养制度,根据零部件磨损规律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洁、润滑、检查、调整等作业,是延长各零件使用寿命,防止早期损坏,避免运行中发生故障、事故的有效方法。
5、 交接班制度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生产设备,一般都处于三班制或四班制的日夜连续使用状态。因此必须建立设备交接班手续,形成设备交接班制。以明确设备维护保养的责任,提供设备使用的第一手资料,为设备故障的动态分析和生产情况分析提供准确、有效、可靠的依据。设备交接班工作应该做到:
(1) 凡多班制生产设备,都必须执行交接班制度。认真准确填写“设备交接班记录”,并签字。一班制设备,操作工作填写“设备使用日记。”
(2) 交班人员下班前必须认真清扫,擦拭设备,向接班人员介绍润滑、安全装置、转动系统、操作机构等各部位的情况。运行中有无可疑情况,维护、调整、检修情况。清点工具、仪表和检测仪器,认真进行交接,并填写记录。
(3) 接班人员必须提前10~15分钟到达现场,了解设备情况,认真接班并检查记录填写情况。如果确认设备情况正常,记录填写无误,即可签字接班。否则,应立即提出,必要时可拒绝接班,并及时报告本班组长处理。设备接班后发生的问题,由接班者负责。
(4) 交班组长应将本班内设备使用与故障情况,记录在组长“值班记录”内,向接班组长交代清楚并签字。较大问题、故障或危险隐患应及时向车间设备员、安全员、设备工程师或设备主任报告。
(5) 值班机、电钳工,都应进行交接班,交接负责区域内设备情况并填写“交接班记录”。
(6) 车间设备员、安全员、设备工程师、设备主任、机动科设备管理员、机动科长应定期与不定期地抽查设备交班制度执行情况。
(7) “设备交接班记录”、“设备运转记录”、“设备安全状况记录”簿用完后,由车间保管,其中主要记载应于当月底摘抄记入设备管理档案。
6、 设备合作守则
人们在长期的设备维护管理实践中总结和提炼了一整套有效的管理措施,对设备维护管理有重要的作用,这些措施是要求设备操作人员做到“三好”、“四会”、“四项基本要求”、“五项纪律”和“润滑五定”。
(1)“三好”
① 管好。操作者对设备负有保管责任,未经领导同意,不许他人动用。设备的附件、仪器、仪表、工具、安全防护装置必须保持完整无损。设备运转不得离开岗位,离开时必须停车断电,设备发生事故,立即停车断电,保护现场,及时、真实地上报事故情况。
② 用好。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精心爱护设备,不准设备带病运转、禁止超负荷使用设备。
③ 养好。操作者必须按照保养规定,进行清洁、润滑、调整、坚固,保持设备性能良好。
(2)“四会”
① 会使用。操作者要熟悉设备结构、性能、传动原理、功能范围,会正确选用速度、控制电压、电流、温度、流量、流速、压力、振幅和效率,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操作熟练,操作动作正确、规范。
② 会维护。操作者要掌握设备的维护方法、维护要点、能准确、及时、正确地做好维修保养工作,会保持润滑油质量清洁,做到定时、定点、定质、定量润滑,保证油路畅通。
③ 会检查。操作者必须熟知设备开动前和使用后的检查项目内容,正确进行检查操作。设备运行时,应随时观察设备各部位运转情况,通过看、听、摸、嗅的感觉和机装仪表判断设备运转状态,分析并查明异常产生的原因。会使用检查工具和仪器检查、检测设备。并能进行规程规定的部分解体检修工作。
④ 会排除故障。操作者能正确分析判断一般常见故障,并可承担排除故障工作,能按设备技术性能,掌握设备磨损情况,鉴定零部件损情况,按技术质量要求,进行一般零件的更换工作。排除不了的疑难故障,应该及时报检、报修。
(3)“四项要求”
操作工必须做到设备及其周围工作场地的如下四项要求:
① 整齐。工具、工件放置整齐,安全防护装置齐全,线路管道完整。
② 清洁。设备清洁,环境干净,各滑动面无油污、无碰伤。
③ 润滑。接时加油换油,油质符合要求,油壶、油枪、油杯齐全,油毡、油线、油标清洁,油路畅通。
④ 安全。合理使用,精心维护保养,及时排除故障及一切危险因素,预防事故。
(4)“五项纪律”
① 凭操作证使用设备,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② 保持设备整洁,润滑良好。
③ 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④ 随要附件、工具、文件齐全。
⑤ 发生故障,立即排除或报告。
(5)“润滑五定”
① 定点。按规定的加油点加油。
② 定时。按规定的时间加油。
③ 定质。按规定的牌号加油。
④ 定量。按规定的油量加油。
⑤ 定人。由操作者和设备检修保养者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