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首页> 辞职信 > 读后感 > 推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

推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内容是开展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明辨是非、遵纪守法、坚韧豁达、奋发向上,自觉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思想,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通过家国情怀、社会关爱和人格修养三个层面的教育,培养青少年学生做有自信、懂自尊、能自强,高素养、讲文明、有爱心,知荣辱、守诚信、敢创新的中国人。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推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快来看看吧。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反复强调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和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普及的意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被提升到国家文化建设和文化发展的战略高度。与此同时,作为文化载体的大众传媒,随着以互联网、移动客户端为代表的新媒介迅速发展,迎来了以微博、微信等“微传播”为代表的“自媒体时代”,这将成为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有力助推器,对于增强我国民族认同感与凝聚力、提升国际影响力也将产生积极作用。

  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但其表现形式相对抽象,这就不可避免地加大了传播难度,因此必须客观审视自媒体时代的优秀传统文化微传播。一方面,要明确微传播的内容。根据2014年教育部发布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对象主要是青少年学生,内容上要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注重开展好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注重内容的通俗化、趣味化、形象化。另一方面,找对微传播的方式。自媒体不仅具有个性化突出、受众选择性增多、表现形式多样、信息发布实时等新特点,而且具有交互性、数字化和网络化等优势,不再局限于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因而利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吸引青少年学生,把枯燥乏味的单向教育变成充满兴趣的互动交流,有助于使其加深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

  当然,自媒体对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力的提升并非都是正面或积极的影响,同时带来的一些消极作用也应引起我们的重视。首先可能使得优秀传统文化的性质“复杂化”。传统文化具有极强的精神感召力,与中国高速增长的经济实力和日益复苏的大国理想相互砥砺,使得当前中国文化呈现出一种新的精神面貌。从全球文化发展趋势来看,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要求,同时也难免带有泥沙俱下的复杂性。特别是一些地方将各种旧习俗、新事物纷纷扯上“国学”旗号,可能会破坏优秀传统文化应有的内涵底蕴。其次可能使得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庸俗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业化程度的提高、思想上日渐膨胀的个人主义以及对形而上问题的逃避,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笼罩性地主宰着当今社会,文化被当作一种商品进行生产与消费。在市场化、商品化的过程中,自媒体也容易受到干扰诱惑,将抓住大众眼球作为主要目的,以商业目的对国学与艺术进行再生产、包装,易使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扭曲化、娱乐化。再者可能使得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碎片化”。在读图时代,自媒体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全新解读,以其“快餐化”来满足受众的需求,拉近了传统文化与人民大众的距离,但也有可能使传播的信息较为破碎、不成系统,甚至产生误解。

  因此,我们在优秀传统文化微传播过程中要注意扬长避短,守正出新。一是要创建清新健康的自媒体平台,增强传播的文化底蕴。这要求大众传媒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坚守媒介应有的文化操守,使得优秀传统文化思想能够深入人心,正确引导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二是要完善传播格局,改进传播方式,正视传播效果。必须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媒体发展规律,坚持传统媒体与自媒体的优势互补、融合发展,有效矫正自媒体传播过程中容易滋生的不良倾向,这样的传播影响力才会积极健康,也易于被人们接受。三是要注重传统文化与时代价值相结合,赋予优秀传统文化新颖的解读视角与社会功能。任何时代的理论只有结合时代背景才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由此而观,在优秀传统文化实现自媒体传播的过程中,必须结合当前环境新特点,赋予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精髓以新的时代意义。

 

相关文章:

    推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意义与构想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权威解读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落实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