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首页> 热门资讯 > 新华情缘征文800字

新华情缘征文800字

  每一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座新华书店,每一个爱读书的孩子,都曾在新华书店留下自己的记忆,新华书店承载了几代人的读书回忆,你和新华书店有故事吗?如下是中国人才给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新华情缘征文800字

  新华情缘征文800字篇【一】

  “如果那两个字没有颤抖,我不会发现我难受,怎么说出口也不会是分手。如果对于明天没有要求,牵牵手就像旅游(女友),成千上万个门口,总有一个人要先走……”当听到陈奕迅唱这首名为《十年》的歌曲时,大家都会为之动容。是啊,十年说长也不长,说短也不短。十年,有多少事情能够让人忘却,有多少悲欢离合让我们经历过。

  滚滚红尘中,在我心情烦躁的时候,在我情绪低落的时候,在我心花怒放,骄傲自满的时候,都能得到一位老师的提点,那就是新华书店,她就像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师,时刻不忘淳淳教诲,她就像一位可亲可敬的大姐,陪伴在我的左右,让我能够时时保持平常心态。

  记得十年前,由于工作的不顺利,自己心情非常不好。下班一回家就跟年迈的父母唠叨,诉说自己在工作上的烦恼。可是,看到头发苍白的父母,心中又觉得自己做了一件蠢事,告诉他们那些不好的事情是多么的残忍。怎么能让他们来替我分担痛苦和忧愁呢?不是更加增加他们的烦恼吗?更何况父亲常年瘫痪在床,照顾他的母亲也是疾病缠身,他们都自顾不暇,哪还有多余的精力来听你诉说呢?所以,后来我只把这股怨气闷在心里,郁闷得很。

  直到有一天,正碰上单位放假,心情糟糕的我经过梧桐树下的新华书店。当看到“新华书店”四个大字时,我不禁心动了一下。带着郁闷情绪的我走进了新华书店的大门。新华书店里摆放整齐的书籍,深深地刺激着我心中未泯的那颗爱书的心。我百无聊赖地在新华书店里随意逛了起来。

  当走到自考丛书的栏目下时,我忍不住翻看起自考书籍来,一翻起来就爱不释手了。是啊,以前自己早就有这种想法,想通过自学考试来提高自己,可是一直都没下这个决心。现在想想,人活着应该有目标,如果一直活在过去,活在痛苦中,那活着还有什么意义,我应该重新鼓起对生活的勇气,通过自学考试来改变人生,来改变命运。有了这个想法后,我一口气买了计划报考专业的全套书籍(共有14本书)。

  接下来的日子,我便开始埋头苦读,一门心思地准备自考。正是因为这样的专注,工作上的不愉快早已被我抛在九宵云外。我也乐得其中。有时候为了理解专业书里的某些知识,我又经常性地跑到新华书店里查阅相关资料。经过四个春秋的洗礼,我终于凭着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大专文凭。这次大专文凭的取得给了我无比的信心。我相信:只要付出努力就会有收获。我终于摆脱了那个曾经自卑的我,有了知识的补给,我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人前,我不再是那个畏手畏脚、胆小怕人的女孩。我变得健谈,变得开朗起来,再也不会因为自卑而与别人交流时感到惴惴不安。

  后来,我继续在新华书店这个包容智慧的知识海洋中不断汲取知识。先后获得了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三级、四级证书。通过自学考试拿到了本科文凭……

  我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充实,我的笑容越来越多。我也收获了一份属于自己的幸福,离开了那个令人伤心的环境,来到了自己心仪已久的新公司,开始了自己的新征程。

  新华书店,是你陪我走过了那段最艰难的日子,是你让我懂得了如何为人处事。您就像一位充满阳光的朋友,用您宽广的心胸,陪着我一起成长,让我慢慢成长为一个知性女人。

  新华情缘征文800字篇【二】

  初识“新华书店”,是因为20世纪90年代,父亲常到上饶市做工,回来路上,总是从新华书店带上一大堆小人书,自豪地说,是我用打对折的价位买的。于是,看书成了刚满6岁的我最重要的事。在那个大人们成天吆喝开会的年代,我和我的小伙伴们找到一方净土,根据书上的图画猜测着可能发生的事,还不时把囫囵吞枣的故事搬出,以证明自己的与众不同。至今,我依然记得每次父亲回家时的兴奋,“孩子们过来,看爸爸拿来了什么?”“哗——”一下子,几十本小人书顺势滚出。我们几个抢呀、拿呀,似乎一个月的快乐都包裹在这神秘的小人书中。

  从《敌后武工队》到《渡江侦察记》,从《铁道游击队》到《红岩》,从《舞台姐妹》到《一江春水向东流》,从《72家房客》到《乌鸦与麻雀》……虽然只是静态的小人书上的画面,可是于我,却是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展开想象的翅膀,至今依然难忘在我寂寞的童年,小人书成了我最好的慰藉。

  等到8岁那年,背着小书包上学时,我的脑袋瓜里填满了一个个神奇的故事。一下课,大家都围着我转,生怕我什么时候不睬他们了。很多时候,因为胡乱地从书中学来的点滴幽默与机智,居然让我成了三四十个孩子的头儿。只是刚刚会读四、五百字的我,人小鬼大,渴望有更多的书看。虽然老师一再强调,书有多宝贵,购书有多么不易。不过,自从老师告诉大家我们的书都是从新华书店运来的,我就特别向往哪一天能到新华书店逛逛。这成了我那些日子最大的愿望。

  没想到就在一年级期中考试后的一天,父亲居然拉着我和妹妹的小手,在乡村小路行走了一个多小时,来到市里的新华书店,说是你们姐妹俩这么懂事,爸爸给你们每人奖励5元钱,挑选自己喜欢的书得了。不知是一时高兴还是当时太激动,我抢着抱了四、五本,最后还在父亲的劝说下放回一本。每每看书时翻到那盖着的圆形或方形蓝色的新华书店的章,心里是暖洋洋的,似乎我生来就跟书结缘,我在书中认识世界的真善美。

  既然市里有一家新华书店可以买书,我就计划着凭自己的实力买上几本心爱的书。只是那时,每学期上学费用加起来要10几元,而一年到头全家的总收入也不是很高,还经常出现“透支”。像父亲这样硬是挤出点钱带我们到新华书店买书,在当时人们的眼里,也是不可思议的事。虽然,到新华书店才去了一回,但我却念念不忘那些对于我充满诱惑的书,几乎每天夜里都会梦到。于是,那个买书的计划在我一天天到田野割药草出售的过程中重新燃起希望。我终于用一大堆药草换来5块多钱,在柜台前,来来回回地徘徊,不知道选择哪本才好,最后确定下来的一本是《雷锋》,一本是《张思德》,还有一本《白毛女》的小人书。回家的路上,不会唱歌的我高兴得唱起不知名的歌,我又有书相伴了。

  渐渐的,我才知道,“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人类智慧的结晶”,对书的爱好也因物质与精神生活的丰富,变得随意起来,不再那么拮据。记得在读大学的时候,因为很多同伴要买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引论》,我在上饶市新华书店足足排了一个多小时的队伍。这大概是人们精神匮乏之后急需补充“营养”的标志。我似乎也成了新华书店的盲从者,只要谁说什么样的书值得一看,我便会宁愿挨饿几顿,也要把书尽快买到。那时,新华书店是我每周最向往去的地方,虽然生活依然有点拮据,但只要有一点可以支配的钱,就直奔新华书店。

  一直眷恋着读书的那种快乐,而这种快乐的给予,很多时候是因为新华书店。记得我第一次拿到工资,马上就乘车2个多小时,赶往市里的新华书店,一头扎进书堆,兜里的一百多元钱,只剩下二毛五分回程车费。至今翻阅着那些纸张泛黄又蕴含书卷味的《莱蒙托夫诗集》、《歌德诗集》、《莎士比亚文稿》、《鲁迅全集》等,依然记得当时那种对书的眷恋。虽然那时的新华书店时而封闭式,时而敞开式,据说是因为生活的拮据,在人员拥挤的店里,不时会出现鲁迅先生笔下的“窃书不算窃的文人”。

  现在,人们印象中的新华书店早已变了模样,各种各样的连锁书店,乃至大型书城层出不穷,人们到书店去,就像逛百货商店一样的随意。一进书城,迎接你的是张张笑容可掬的脸,再加上电子大屏幕显示着各个楼层的图书种类,让你在温馨与和谐中享受文化的大餐。

  在这里,从手抱婴儿到八、九十岁老人,从教师、学生、工人到农民、进城务工者,都可以找到相关的书籍乃至音像制品,更不用说今天的网上书城、网上购书也成了又一种新的时尚……

  在如今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知识的不断更新,使我们与新华书店有了更亲密的接触,人们用不同的方式点击新华书店,把知识的长链快速传输,享受着作家苏童曾说的“读书=幸福”。让我无论在孤独、浮躁、闲懒乃至快乐时,永远有一种奋勇向前的力量,给我一个全新的世界。我还不时把各种优秀的世界精神食粮介绍给我的学生,我和我的学生在书海**同遨游,感悟时间与空间的变换,甚至遨游在不同的国度与时代;在过去、现在与未来中穿梭,获得人生最宝贵的体验。日新月异的新华书店,正预示着我们生活的时代欣欣向荣、充满希望。

  相信,当我们走进新华书店,一定可以在书海拾贝、与书为友,使我们的学**情感、学**动机、学**认知不断地丰富起来,甚至无意间成为一个充满书卷味又不失理智与灵感的人。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新华书店”为我们的人生点亮着一盏走向远方的灯,给人们以真实的快乐!

  新华情缘征文800字篇【三】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新华书店,少年时的我,心中的那座新华书店是我将来的归宿。当同学们的理想都是科学家、医生、老师或解放军,我只想静静地在新华书店里看书。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常熟新华书店还在县西街原址,东邻东风饭店,当一阵阵阳春面的香味飘来,趴在连环画柜台前的我只能咽咽口水,吃面还是买书,我坚决选择后者。改革开放初期,刚解决了温饱的普通人家,给孩子的零花钱都很少。如果兜里有两角钱,我就有了底气,草草扒过午饭,就一路小跑冲进新华书店。小孩的文化知识和阅读水平有限,而且两角钱也只够买一本连环画。

  那时候的常熟新华书店是一幢很气派的二层楼,从西侧店门进去是宣传画柜台,正面墙上曾经挂满领袖画像。到八十年代末,这里开设了常熟最早的影像制品柜台,我在此买了第一盘磁带。同时开放左侧楼梯,二楼专售教辅书籍。

  从东侧门进去是宽敞明亮的店堂,东、北、西三面都是书橱,营业员站在书橱和玻璃柜台之间。那时候没有开架售书,读者想要哪本书,要请营业员拿出来。西面的连环画柜台,从来都是最热闹的,因为挤满了像我这样的孩子。也许是嫌烦,也许是被吵得头大,营业员阿姨好像都板着脸。

  在经济尚发达的年代,题材广泛的连环画是青少年最好精神食粮,而且还是同学间的“硬通货”,能用来交换。因此满书架满柜台的连环画,我都想要,可是买不起。趴在连环画柜台前,我必须仔细端详连环画的厚薄,揣摩定价会不会超过两角。为了收集全套《水浒传》,我跑了无数次新华书店。终于等到《三打祝家庄》上柜,记得那天我腰板特别直,因为兜里有三角钱。信心满满地让营业员把书拿给我,翻过封底一看,刹那间就蔫了,定价三角五分。把书递还时,我都不敢抬头。

  我曾经收藏过近两万册连环画,其中小时候自己买的不足一百,绝大部分是工作后从外地购得。小学四年级,我去过苏州观前街、南京中山东路的新华书店,那种气派,让我惊叹。更坚定了我当书店营业员的理想,在封底盖上一个蓝色的章,章面是行书的“常熟”和虞山辛峰亭,再递给满眼渴望的孩子,那种感觉,很满足、很自豪。而且,我想有看不完的书。

  我的理想也曾动摇过。上初二时,在我家斜对面、西门大街现美术馆位置,开过新华书店门市部,一开间门面、两个营业员、三个书橱,生意不好、营业员也不精神,因此一年多就关门了。就是那年,我跟大人到支塘喝喜酒,惊奇的在街口看见一家新华书店,跑进去才发现,乡镇的书店太小了。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最吸引我的是每年春节在道南横街仓库里的特价书展销。记得有一次,我是踏着午后阳光进去,等抱着一捆书出来时,就见天色昏暗、漫天风雪。进入新世纪,我印象最深的是君子弄新华书店,我在那买的大部头特价书,至今还占据了一个书橱。

  理想终究难以成为现实,在工作多年之后,在我与君子弄书店营业员的交流中,我发现心中的新华书店,也被埋藏得越来越深了。

  新华情缘征文800字篇【四】

  说起来可能很可笑,我小学时的理想是长大后做一名电影放映员和新华书店的售书员。原因就是看电影和读书时方便。近水楼台先得月嘛。而且在十岁时还有一次荒唐之举:和本村的两个同龄玩伴,三个人加起来才有三角二分钱,居然来回步行30公里,到县城新华书店去买了一本小人书《鸡毛信》。剩下的钱不够再买书的了,就买个3块糖球含。非但是饿着肚子走回来的,而且在路过一个村子时,比我个高的那个伙伴还被该村淘气的小孩给拍了一板锹儿。

  呵呵,现在想来小时候真能捉妖。但如此理想和举动,也完全证明我对文化的崇拜和读书欲望的强烈。

  小时候每次去县城都会去新华书店逛逛,而且每次去都会买一本或几本书。兜里剩的钱多就买大部头的图书,钱少就买一些小人书。那时候的书也便宜,《新华字典》一元钱一本。《汉语成语小词典》才6毛钱一本。我曾攒了一年的零花钱,才攒够一本《现代汉语词典》的5元4毛钱。现在还使用着哩。

  记得学生时代曾买过的长篇小说有《沸腾的群山》、《惊雷》、《高玉宝》、《金光大道》、《艳阳天》、《海岛女民兵》、《向阳院的故事》、《新来的小石柱》、《闪闪的红星》、《雁鸣湖畔》、《激战无名川》、《望云峰》、《大刀记》、《剑》等。后来,进入文艺大繁荣时期,能看到的书就多了,以前曾出过后来被限制的书也都纷纷再版,不仅有红楼、三国、水浒、西游四大名著,像那些现在仍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红岩》、《林海雪原》、《苦菜花》、《敌后武工队》、《铁道游击队》、《烈火金刚》、《青春之歌》、《战火中的青春》、《红旗谱》、《平原枪声》、《第二次握手》、《李自成》等书都可以买到了。那时候的书便宜,最贵的也就几元钱而已,有的几百页的书还不到一元钱。现在,若是没事儿站在书柜前翻着这些真正看过,而且不止一遍,且能讲出其中主要故事和人物的便宜图书,还是很感慨:现在的书装帧好了,价钱贵了,却读不下去了,看了一遍就不想再看第二遍,自然也就记不住都写些啥了。

  但自己口袋里的钱再多,也不可能将书店的书都变成自己的。于是,逛书店就成了生活休闲的必须。不是为了买,而是为了看。还记得有次在书店看得时间过长,竟然被售书员给硬生生地抢了回去,而且还狠狠地问:“要不要?不买就别总来蹭免费书。”闹得我当时脸红红的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至今想起那张长满横肉的脸还想吐口吐沫。

  能购买的品种一多,自己的内心就有了膨胀,幻想着啥时能在书店的柜台上摆上署有自己名字的书,看着读者争相抢购自己的书,该有多么的过瘾和刺激啊!高中毕业时正赶上文学大繁荣之时,于是便和众多文学青年一样开始疯狂地追求起缪斯女神来。

  但由于自己的文化底子薄,生活阅历浅,虽然小说、散文、诗歌、戏剧、曲艺、杂文、评论等各类型的体裁都涉猎,但能见诸报刊的却寥寥可数。于是就转写新闻,先在报刊上弄个脸熟再说。同时又参加全国各地的文学函授班给自己充电。和文朋诗友们聚会交流、比赛竞争。久而久之,便打开了局面,但大部头的图书却始终不是我的果实,更遑论将署有自己名字的图书堂而皇之地摆在书店里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将陆续发表在《采访与写作》上关于报告文学写作理论的文章整理了一下,申请了一个内部发行的(管)字号书号,出版发行了一本名叫《浅谈报告文学的创作》的小册子,全书有7万字左右,虽然不能摆上书店的柜台,但却可以买卖,而且署上了自己的名字。

  2003年,我公开出版了自己的个人作品集,分为小说卷、散文卷和戏剧卷,一套3本,120万字。当时的《文艺报》、《黑龙江日报》等媒体都曾报道过。《光明日报》社主办的《中华读书报》还曾发过评论家王小东先生写的评论文章,推荐我的这套文集。其它的媒体也曾发表过别的评论人的评介文字。

  这回可以名正言顺地把自己的图书摆放在新华书店的柜台上了。但书摆上了,买的人却很少,卖出去的书还没有送人的多。这让曾沾沾自喜的我曾不好意思地发誓:一定要写出畅销书!

  彻底放弃了社会上的一些职务,开始专心创作。2010、11、12三年,我先后出版了几部畅销书:长篇小说《绝对新闻》、《作协大院》;文艺评点集《活色生香话水浒》和民俗散文集《关东风情》。这次不仅摆上了实体书店,而且网上书店卖得更火,甚至均再版加印过。而且还可以用写书赚的银子养家糊口了。

  现在看,书店无论是实体还是网络,都应该牢记一点:便民便宜最好,而且便宜最重要。我自己出畅销书时,出版社给的样书很少,要想送人,就得自己掏腰包,可在实体书店最便宜的才是八折。于是我就在网上买,有的是7折,有的是6折,甚至还有5折的。由此,我明白:现在的人为啥青睐于网络购书?不仅仅是因为品种多、送书上门方便,更多的还是因其折扣大,优惠多才吸引人。

  不瞒各位,我曾多次去市场上的书摊儿去买盗版书,凡是不想保存的那些流行文学类的图书,我都去买盗版书。读书不是吃饭,非要绿色无公害,杜绝假冒伪劣的。只要内容一样,又没有错别字,印刷质量差一些又能怎样?我们看的故事,读的是内涵,也不是工具书,干嘛非得花大价钱买那些速朽之作哩?

  不知各位注意到没有?凡是购买精装书或花钱买书不问价格的,那均不是读书人。他们买书是装门面耍阔的,甚至是送礼溜须的。根本就不是满足自己求知的需求。而真正读书的人又大多是囊中羞涩。所以,我个人觉得:出版社出书别总是弄得那么花里胡哨,实用最好!而且在定价上要贴近穷人。国家对出版社应该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倾斜。提高国民素质不从知识上入手那就是舍本求末。

  同时,别动不动就搞什么封杀,比如不让出版官场小说等。这种封杀和当年秦始皇焚书有什么区别?文学创作不管是弘扬当权者支持的,还是鞭笞某些人认为是“负面”的东西,其实都是作家站在自己的立场和认知去赞扬真善美,贬斥假丑恶,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在增强主流意识,发挥文学正能量的体现。再说,对描写现实生活的作品--官场文学怎么就能如临大敌呢?现实有黑暗的死角,时代也有冰冷的一面。这是谁都无法左右的,好好读一下毛主席的《矛盾论》吧,别把老百姓当敌人。怕什么?又有什么可怕?内幕揭露出来了就改正呗,藏着掖着早晚会鼓包。再说,那只不过是作家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写实和提炼罢了,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相反,对那些胡编乱造、穿越玄幻、胡诌八扯,篡改历史的那些作品才是对人类、对子孙最大的知识误导和文化威胁!要封杀该封杀这些东西才对!

  现在的新华书店大多都名不副实了,我在去年回老家时,特意去原来的新华书店旧址去看了下,那里早就变成商城了,卖着一些假冒伪劣的生活用品。我问当地的文化局长“新华书店搬哪儿去了?”局长说:“名存实亡了,机构有,但早就不卖书了,职工也都下岗回家了。”

  我心中那温馨的文学港湾变成了记忆,现在书的品质多了,书店却没了。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还是人们都务实了?现在,举国上下都在谈论中国梦这个现实而浪漫的词,虽然虚幻,但却给人们留下期待。作家就是为梦而写作的,读书也是在追梦的一种表达方式。实体书店没了,但网络书店却方兴未艾。正视现实,把我们的中国梦融入到对社会进步和民族振兴的期待中去。如此,知识才是我们永远的追求。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1.最新新华情缘征文

2.新华书店征文新华情缘

3.新华情缘征文

4.我的新华情缘征文

5.新华情缘征文800字

6.关于新华情缘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