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首页> 热门资讯 > 关于高中数学新课程探究式的教学设

关于高中数学新课程探究式的教学设计

时间:2011-01-13 16:45 热门资讯

  【摘要】:新课标的核心思想是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在教学中参与和体验过程,坚持把学生看成是教育的真正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实践活动。利用新知识解题的基本方法和规律,反思解题过程中的同思维层次,从而掌握学习策略,促进对新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数学观念的形成,发现数学的规律和问题解决的途径,扩展思维,优化思维,提高能力。

  【关键词】:数学,主体,探究,教学法

  新课标的核心思想是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在教学中参与和体验过程,坚持把学生看成是教育的真正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探究方法进行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实践活动。实践证明,它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理论依据

  1.1建构主义的数学学习观:数学学习不是学生对教师所传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的知识信息进行加工、理解,主动建构新知识的过程。这种建构是教学活动中,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进行的,其着眼点不仅让学生知道结论,而且更多地让学生探索和感受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与合作进行意义建构,主动获得新知,发展能力。

  1.2掌握学习的基本原理:布卢姆认为,假定学生的能力呈正态分布,则按传统教学与按掌握教学的成绩分配却不一样,前者的结果仍是正态分布,而后者则是偏正态分布,即更多的人能够实现教学目标。

  2探究式教学法遵循的原则

  2.1主体性原则探究性教学以学生主体,给学生认识教育信息载体的机会,学生通过对教学内容的主动认知、独立思维,通过对知识的主动构建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探究能力。使学生的自主性等到保障,主体地位等到落实。

  2.2民主性原则

  在探究性性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尊重、民主平等,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及宽松的创造空间。这样,学生才敢说、敢做、敢于标新立异,创造潜能才能源源不断地激发出来。

  2.3探究性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把探索求知、发现新知的权利真正交给学生。学生在主动探究过程中体会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的提出、形成和发展过程,构建新的认知结构,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4合作性原则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在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过程中遇到思维障碍时,应引导学生通过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取长补短,激发灵感,合作创新,使思维障碍得以克服,问题得以顺利解决,对知识形成更丰富、更深刻的理解。

  3操作程序

  探究式教学法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数学探究是指学生围绕某个数学问题,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由情景设置,提出问题;主体探究,合作交流;整理概括,构建网络;解决问题,突出创新;总结反思,深化认识五个环节构成。

  3.1情景设置,提出问题

  情景设置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重要手段,是探究性课堂教学的切入点,根据学生现有知识水平,数学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自然社会和其它学科的生动有趣的素材,创设新异、惊愕、悬念、幽默的问题情景,创设的情境应符合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揭示矛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探究的兴趣。问题的提出不能偏离、超越学生的认知水平,使学生能明了所提出问题的指向性,不能仅仅为了提出问题而提出问题,当然问题的提出,最好是由学生自己产生的。

  3.2主体探究,合作交流根据需要探究的问题,在组织学生自学课本及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教师要多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让他们自己设计科学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合作精神和集体智慧。在探究中全班或分小组展开讨论,各抒己见,相互质疑,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共同探索中发现概念的形成过程,不断完善和提高认识。同时教师应主动地加入到学生的讨论中,对学生的探究过程不断地起促进和调节作用。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使得全班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限度地思维训练,不仅对所学内容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而且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3整理概括,构建网络在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形成一定的认识后,教师引导学生将探究中获得的各类新知进行归纳整理,要求用简炼的语言或图表加以整理和重组,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和简约化,能揭示新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并理解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的实质以及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网络。

  3.4解决问题,突出创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归宿。因此,在学生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后,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组织层次不同的变式题、实际问题、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促进知识的迁移、深化、巩固。通过用新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数学知识贴近现实生活、有其“人性化”的一面,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在应用数学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5总结反思,深化认识在此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进行小结。要让学生通过小结逐步掌握探究中常用的类比分析、归纳演绎、逻辑推理、假设推断等方法。并且反思所学知识的呈现过程以及利用新知识解题的基本方法和规律,反思解题过程中的不同思维层次,从而掌握学习策略,促进对新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数学观念的形成,发现数学的规律和问题解决的途径,扩展思维,优化思维,提高能力。

  数学探究式教学是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对数学教学方式的一次重大改革,通过开展探究性教学,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得到提高,老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有了很大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