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首页> 热门资讯 > 中秋习俗话摸秋散文

中秋习俗话摸秋散文

时间:2011-12-02 02:31 热门资讯 重阳节习俗

  今天是农历八月十五,是传统的中秋佳节。今天的月亮比其它满月将更加圆而明亮。这是团圆佳节,今夜,炎黄子孙无不仰望澄澈夜空中如玉如盘的那轮朗朗明月,一家人团聚一起,吃着象征着团圆的月饼,阖家快乐自不待言,而远在他乡的游子,“千里共婵娟”,也会借一轮明月遥寄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

  中秋,作为我国民间传统的节日,千百年来,形成了许多扎根民间的习俗。其中,拜月吃月饼就是其中之一。“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当月升东山之际,在庭院中摆上一张方桌,桌上摆放着月饼、果点等,然后焚上一柱清香,便可遥遥祭拜月神了。据说这一习俗在古代,人们是在香案上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同时供上月亮神像,然后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拜祭结束后切开团圆月饼,一家人一人一小块,品尝着香甜,享受着亲情,阖家团圆其乐融融。

  其实,月饼最初就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它作为一种食品,祭拜之后又不能随意扔掉,后来人们在祭拜月神之后,便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了,这也把家人团圆的寓意包含在其中了,真是“万里无云耀九洲,最美团圆夜是中秋”。

  赏月,作为中秋习俗之一,也是历史悠久。当一轮银盘冉冉升起,祭拜月神之后,便可以赏月了。中秋时节,正是秋熟收获季节。值此天高气爽夜空明净之时,一家人,或者是与朋友们在一起,围坐桌前把酒尽欢,喜气洋洋庆祝丰收,一边欣赏月色如水,叙说着嫦娥奔月的故事,一边庆贺着美好的生活,祝愿着远方的亲朋好友健康快乐,既表达了对生活的无限热爱,也寄托着对亲朋好友们的良好祝愿了。随着赏月习俗流行全国,各地竟也产生了不少赏月胜地。例如在奇秀天下的庐山上赏月就不失为一件佳事。其时,坐在望鄱亭中,看鄱阳湖上碧波万顷,渔火点点,轻风阵阵,欣赏着一轮明月从湖中缓缓升起,月色清冽,月光如镜,一定会顿生天上人间之感。而在黄山,这时已层林尽染,当盈盈明月爬上树梢之际,山雾如纱,月色朦胧,品酒赏月,想不沉醉其中都难。当然,在三峡赏月则是另一番景致,江上生明月,江涛澎湃,松涛阵阵,伫立船头,夜色朦胧中思古观今,能不是人生一大乐事吗?杭州西湖更历来是赏月胜地。这时泛舟湖上,烟笼秋水月笼纱,三潭印月,三座石塔亭亭玉立在波光潋滟的湖面上,皓月中天之际,月光湖光交相辉映,月影塔影融成一片,诗情画意便美不胜收了。

  赏月习俗流传之际,除了产生不少赏月胜地之外,一些地方还衍生出许多与之相关联的习俗。在盱眙,“摸秋”就是其中的中秋习俗之一。

  秋,是丰收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也是充满欢乐的季节。当中秋月夜来临之际,乡村里的老少爷们就早早地想着进行“摸秋”这一趣事了。要“摸秋”,首先是要扎火把。在八月十五这一天,大人小孩早早地就把火把扎好了。火把是用茼杆或秫秫杆扎起来的,也有少数人用芦苇来扎的,长三四米,粗不过一把粗细。当大家祭拜月神吃了月饼后,便可出发去“摸秋”了。参加“摸秋”的人一般都是男人或大男孩子居多,妇女则是在家里收拾家务,是没有时间去参加“摸秋”的。半大的小姑娘也很少去“摸秋”,因为“摸秋”是在夜晚的田野里进行的,不但要在野地里跑路,而且还跑得很远。她们只能在村头宽阔的场地上,在月光下,和伙伴们一起玩起“砍豆茬”的游戏。这个游戏很简单,参加的孩子们列成两队,相对而站,先是说快板一样唸一首童谣。童谣的开头一句是一起说:“亮月芽,砍豆茬。大兵小兵随我拿。”然后其中一队问道:“拿哪个?”另外一队马上回答:“就拿龙尾那一个。”刚唱完,相对而立的两个队形一下子变成了两条“龙”,拦在前面担任“龙头”的一般都是身强力壮个子高大的孩子,身后则是一个个拽着前面一个人衣裳的队员。“龙头”负责拦截住对面的进攻。而对面的队伍则千方百计地想要绕过这个“龙头”去捕捉那个位于“龙尾”位置的队员。而龙身和龙尾则急速地摆动着,以逃避对方的捕捉。在摆动过程中,如果拽衣裳的队员拽脱手了,或者那个“龙尾”队员躲避不及被对方捉住,那么,这个作为守势的队就输掉了。然后,攻守变换,再开始新一场的游戏。

  当女孩子或一些不去参加“摸秋”的男孩子在村头玩“砍豆茬”的游戏玩得不亦乐乎的时候,摸秋的队伍这时却已经早早地点燃起火把,融到了田野中了。一队人扛着点燃了的火把,火光熊熊,人影绰约,笑语喧哗,一时间,田野里充满了欢乐的气氛。月光下,有另一队火把队伍从远处走来,两支队伍相遇时一边问着好,一边把火把高高地举起,以展示自己队伍的雄壮。有时候,这一展示,就会引起两个队伍的争强好胜,用火把作武器,互相比试着。当然,最后的结果是握手言和,毕竟是邻村的火把队伍,低头不见抬头见,没有必要争个山高水低。

  “摸秋”,当然不是为了举着火把在田野中游行,而着重点是在“摸”,即到了一块田地里,摸着花生即花生,摸着山芋即山芋,摸着黄豆即黄豆,只要是成熟的庄稼,都可以名正言顺地收入囊中,据为己有。这就是“摸秋”,就是把成熟的庄稼“摸”到自己的口袋里。而庄稼地的主人,这时也特别地宽宏大量,对这种所谓“摸”的偷窃行为也不予追究,任随“摸秋”的人采撷即将成熟的果实。这样,一支队伍走过去,另一支队伍又走过来。凡是长势好的庄稼,都会被“摸秋”的人频繁光顾。因为“摸秋”的人摸了秋,便不会再害眼疾了。而这时,长得好的庄稼主人,也不得说三道四,毕竟这是一种中秋习俗。按照习俗,被摸的人家应该感谢这些“摸秋”的人,因为,他们能来这些田块里“摸秋”,既是对庄稼主人的肯定,也是对成熟庄稼的赞赏。

  一支支队伍,一列列火把,穿梭在秋夜的月光下,穿梭在八月十五的夜色中,构成了一幅独特的画面。田野中,月光如水,而一支支火把却亮亮地点燃着,从这里走向那里,给寂静的田野里平添了一种祭祀般的氛围和节日的热闹。火把一直点燃着,直到火把熄灭,“摸秋”的队伍才结束行动,从最近的道路返回家中了。而这时,往往已经月到中天,一轮圆月正在高天上朗照。

  中秋,就是这样丰富着人们的生活,它不仅丰富平民百姓的精神生活,也丰富着平民百姓的物质生活,毕竟,“摸秋”摸回来的各种庄稼,也是对“摸秋”者付出的一种补偿啊。

  但是,随着年轻人外出打工,现在在县城生活的人们,非老即小。那些能在乡间进行“摸秋”行动的人们,已经越来越少了。盱眙地区中秋习俗中的“摸秋”,也不再是像以前那么兴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