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首页> 面试 > 面试技巧 > 人际交往实践报告

人际交往实践报告

  人际关系是指社会人群中因交往而构成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联系的社会关系,又称为社交、人缘,属于社会学的范畴,也被称为“人际交往”,包括朋友关系、同学关系、师生关系、雇佣关系、战友关系、同事及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等。如下是中国人才给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人际交往实践报告篇【一】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意义

  据报载山东大学社会学系选取在济南举办的两场高校毕业生招聘会,现场发送1500份问卷,对今年高校毕业生供需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最看重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大学生的能力则成为用人单位关注的重点,特别是人际交往能力.

  我们知道轰动全国的云南大学2.23 凶杀案,主犯马加爵,由于与同学产生了一些小矛盾,而走上杀人的道路。这件事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为此,我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要正视和解决不愿交往﹑不懂交往﹑不善交往的问题,塑造自身形象,以积极的态度和行为对待人际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我们希望通过对人际交往的特点以及交往的原则的认识与理解,可以从中领悟到交往的一些知识。结合这些特点与原则,找到合适的方法培养我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我们自身的人际关系。

  二、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简介

  1. 人际交往能力的含义: 社会交往能力是指妥善处理组织内外关系的能力.包括与周围环境建立广泛联系和对外界信息的吸收、转化能力,以及正确处理上下左右关系的能力.

  2. 人际交往能力的种类:

  (1)表达理解能力 表达理解能力意味着一个人是否能够将自己内心的思想表现出来,还要让他人能够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想法,其次就是理解他人的表达。一个人的表达能力,也能直接地证明其社会适应的程度。

  (2)人际融合能力 表明了一个人是否能够体验到人的可信以及可爱,它和人的个性(如内外向等)有极大的关系,但又不完全由它决定,更多的是一种心理上的意味。

  (3)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前独生子女的一大弱点是依赖性强,独立性解决问题能力差,再加上应试教育的弊端,因而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交往能力。

  三、培养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性

  人际交往能力就是在一个团体、群体内的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能力,人是社会的人,很难想象,离开了社会,离开了与其他人的交往,一个人的生活将会怎样?有人存在,必须与人交往。当我们走上社会的时候,我们会与各种各样的人物打交道,在与人交往中,你能否得到别人的支持、帮助,这里就会涉及到自身能力的问题。我以为,我们在校学习期间,就要培养自己与同学、与教师、与领导、与职工打交道的能力。与同学交谈,可以论争不同的学术观点,可以谈对社会现象的不同认识,在论辩中提高自己的思辩能力;与老师交谈,可以交流读书心得,理清不同的思想认识,可以从中受到启迪;与领导交谈,可以充分交流自己对问题的不同见解,也许可以锻炼自己在领导面前不怯场;与职工打交道,你可以了解到他的工作状况和不同的心态。善于与人交际,你会从中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1.人际交往是维护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

  (1)人际关系影响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状况

  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思想活跃、感情丰富,人际交往的需要极为强烈,人人都渴望真诚友爱,大家都力图通过人际交往获得友谊,满足自己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但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对象和紧张的学习生活,使得一部分学生由此而导致了心理矛盾的加剧。此时,积极的人际交往,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使人精神愉快,情绪饱满,充满信心,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一般说来,具有良好人际关系的学生,大都能保持开朗的性格,热情乐观的品质,从而正确认识、对待各种现实问题,化解学习、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形成积极向上的优秀品质,迅速适应大学生活。相反,如果缺乏积极的人际交往,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和别人,心胸狭隘,目光短浅,则容易形成精神上、心理上的巨大压力,难以化解心理矛盾。严重的还可能导致病态心理,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可能形成恶性循环而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2)人际交往影响大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变化

  处于青年发展期的大学生,正处在人生的黄金时代,在心理、生理和社会化方面逐步走向成熟。但在这个过程中,一旦遇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就容易导致焦虑、紧张、恐惧、愤怒等不良情绪,影响学习和生活。实践证明,友好、和谐、协调的人际交往,有利于大学生对不良情绪和情感的控制和发泄。

  (3)人际交往影响大学生的精神生活

  大学生情感丰富,在紧张的学习之余,需要进行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讨论理想、人生,诉说喜怒哀乐。人际交往正是实现这一愿望的最好方式。通过人际交往,可以满足大学生对友谊、归属、安全的需要,可以更深刻、更生动地体会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价值,并产生对集体和他人的亲密感和依恋之情,从而获得充实的、愉快的精神生活,促进身心健康。

  2.人际交往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保证

  (1)人际交往是交流信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量之大,信息价值之高,是前所未有的。人们对拥有各种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要求,随着信息量的扩大,也在不断地增长。通过人际交往,我们可以相互传递、交流信息和成果,使自己丰富经验,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启迪思想。

  (2) 际交往是个体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重要手段

  孔子曾说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人际交往,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对自己的认识,以及自己对别人的认识。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彼此从对方的言谈举止中认识了对方。同时,又从对方对自己的反应和评价中认识了自己。交往面越宽,交往越深,对对方的认识越完整,对自己的认识也就越深刻。只有对他人的认识全面,对自己认识深刻,才能得到别人的理解、同情、关怀和帮助,自我完善才可能实现。

  (3)人际交往是一个集体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人际交往是协调一个集体关系、形成集体合力的纽带。而一个良好的集体,能促进青年学生优良个性品质的形成。如正义感、同情心、乐观向上等都是在民主、和睦、友爱的人际关系中成长起来的。良好的人际关系还能够增进学生集体的凝聚力,成为集体中最重要的教育力量。 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互动。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积极向上的,反之,不利于个体的全面健康的发展。

  3.大学生社交能力普遍偏弱

  在近日各高校举行的校园招聘会上,一些企业负责人表示,员工的交际与沟通能力越来越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胜的主要动力,因而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更看重求职者的情商。面对用人单位开出的招聘条件,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感受到了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性。

  日前一项针对大学生职业适应能力的调查显示,有41.98%的学生认为人际交往能力的训练是找工作时对自己特别有帮助的教育内容,大大超过了专业能力训练(14.9%)、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训练(17.5%)和心理素质教育(17.5%)等其他知识能力。而在回答通过择业你感到自己特别欠缺的素质是什么时,选择人际交往能力的比例最高达34.8%,同样排在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28.8%)、操作技能(25.9%)、基础知识(4.6%)等之前,位列首位。

  对自己负责的这个调查,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主任贾晓波教授认为,调查结果表明,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意识到,人际交往能力的欠缺已经成为求职路上的拦路虎。据贾教授介绍,良好的社交心理素质与人际交往技巧不是与生俱来的,只有在社会化过程中不断地接受系统训练才能习得。而目前,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恰恰是教育教学内容中的薄弱环节。

  贾教授认为,多年来,学生长期在高考指挥棒下,过分注重追求成绩而忽视了人际交往能力等其他素质的培养。进入高校后,学校也很少有专门的系统课程培训。所以导致很多大学生智商很高,情商却很低,往往处理不好如何与其他人相处、沟通、交流。而这些正是时下企业招聘时最为看重的能力素质,因此,给大学生补上这节课已经刻不容缓。

  为了了解中国在校大学生的交往能力,我们做了一次问卷调查,其内容见附录。

  统计结果:其中有15.5%的总分低于70分,有32.6%的总分在70-90分之间,有41.3%的总分在91-120分之间,还有10.6%的总分大于120分.其得分示意图如下:

  (缺)

  图3.3 自测表得分示意图

  我们对于以上所得出的结果进行了分析:

  中国在校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属于中等偏下水平,同时可以看出一般人在新环境中比较拘束,适应较慢.在异性和非同龄人面前会有所紧张,不够大胆,不主动交往,甚至有少数同学有自闭心理.人际交往能力和方法的欠缺是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原因之一。不少大学生缺乏交往的经验,尤其是成功的经验。他们想关心人,但不知从何做起,想赞美人,可怎么也开不了口或词不达意,交友的愿望强烈,然而总感到没有机会。交往中想表现自己却不能如愿,内心想表示温柔,言语却是硬邦邦的,这些情况阻碍了他们和他人交往的顺利进行。但绝大多数人都知道社交能力的重要性,想有所提高。

  人际交往实践报告篇【二】

  打工只是一种磨练的过程。对于结果,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胸襟:不以成败论英雄,不一定非要用成功来作为自己的目标和要求。人生需要设计,但是这种设计不是凭空出来的,是需要成本的,失败就是一种成本,有了成本的投入,就预示着的人生的收获即将开始。

  小草用绿色证明自己,鸟儿用歌声证明自己,我们要用行动证明自己。打一份工,为以后的成功奠基吧!

  不经风雨,怎见彩虹,没有人能轻轻松松成功。

  在现今社会,招聘会上的大字板都总写着“有经验者优先”,可是还在校园里面的我们这班学子社会经验又会拥有多少呢?为了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增加个人在社会竞争中的经验,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在以后毕业后能真正的走向社会,并且能够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好地处理各方面的问题记得老师曾说过学校是一个小社会,但我总觉得校园里总少不了那份纯真,那份真诚,尽管是大学高校,学生还终归保持着学生身份。而走进企业,接触各种各样的客户、同事、上司等等,关系复杂,但你得去面对你从没面对过的一切。记得在我校举行的招聘会上所反映出来的其中一个问题是,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在校的理论学习有一定的差距。在这次实践中,这一点我感受很深。在学校,理论学习的很多,而且是多方面的,几乎是面面俱到的,而实际工作中,可能会遇到书本上没学到的,又可能是书本上的知识一点都用不上的情况。或许工作中运用到的只是简单的问题,只要套公式就能完成一项任务,有时候你会埋怨,实际操作这么简单,但为什么书本上的知识让人学的那么吃力呢?也许老师是正确的,虽然大学不像在社会,但是总算是社会的一部分。我们有了在课堂上对知识的认真消化,有平时作业的补充,我们比别人具有了更高的起点,有了更多知识去应付各种工作上的问题。

  虽然在实践中我只是负责比较简单的部分,但能把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知识真正运用出来也使我颇感兴奋!在学校上课时都是老师在教授,学生听讲,理论占主体,而我对知识也能掌握,本以为到了企业能够应付得来,但是在企业里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平时在学校数字错了改一改就可以交上去,但在工厂里,数字绝对不可以错,因为质量是企业第一生命,质量不行,企业生产就会跟不上,而效率也会随之下降,企业就会在竞争的浪潮中失败。

  因此,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错。这种要求是我们在课堂上学不到的。在学校里可能只需会解一道题,算出一个程式就可以了,但这里更需要的是与实际相结合,没有实际,只是纸上谈兵是不可能在社会立足的,所以一定要特别小心谨慎,而且一旦出错并不是像学校里一样老师打个红叉,然后改过来就行了,在工厂里出错是要负责任的,这关乎工厂的利益存亡。

  总之,这个寒假的社会实践是丰富而又有意义,一些心得和体会让人感到兴奋,但却决不仅仅用兴奋就能描述的,因为这是一种实实在在收获,是对“有经验者优先”的感悟。  ……

  在我的打工生活中,我也明白了许多:在日常的工作中上级欺压、责备下级是不可避免的。虽然事实如此,但这也给我上了宝贵的一课。它让我明白到别人批评你或是你听取他人的意见时,一定要心平气和,只有这样才能表示你在诚心听他说话。虽然被批评是很难受的,而且要明确表示你是真心在接受他们的批评。因为这样才能在失败中吸取教训,为以后的成功铺路。我们要学会从那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这才是我所应该做的。

  我也从工作中学习到了人际交往和待人处事的技巧。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我能看到自身的价值。人往往是很执着的。可是如果你只问耕耘不问收获,那么你一定会交得到很多朋友。对待朋友,切不可斤斤计较,不可强求对方付出与你对等的真情,要知道给予比获得更令人开心。不论做是事情,都必须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对成功要有信心,要学会和周围的人沟通思想、关心别人、支持别人。

  打工的日子,有喜有忧,有欢乐,也有苦累,也许这就是打工生活的全部吧。我不知道多少打工的人有过这种感觉,但总的来说,这次的打工生活是我人生中迈向社会的重要一步,是值得回忆的。现在想来,二十四天的打工生活,我收获还是蛮大的。我所学到的生活的道理是我在学校里无法体会的,这也算是我的一分财富吧。

  现今,在人才市场上大学生已不是什么“抢手货”,而在每个用人单位的招聘条件中,几乎都要求有工作经验。所以,大学生不仅仅要有理论知识,工作经验的积累对将来找工作也同样重要。事情很简单,同等学历去应聘一份工作,公司当然更看重个人的相关工作经验。

  就业环境的不容乐观,竞争形式的日趋激烈,面对忧虑和压力,于是就有了像我一样的在校大学生选择了寒期打工。暑期虽然只有短短的两个月,但是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却可以体 会一下工作的辛苦,锻炼一下意志品质,同时积累一些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这些经验是一个大学生所拥有的“无形资产”,真正到了关键时刻,它们的作用就会显现出来。

  大学生除了学习书本知识,还需要参加社会实践。因为很多的大学生都清醒得知道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不是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大学生要在社会实践中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工作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通过参加一些实践性活动巩固所学的理论,增长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因为知识要转化成真正的能力要依靠实践的经验和锻炼。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日新月异的社会,我觉得大学生应该转变观念,不要简单地把暑期打工作为挣钱或者是积累社会经验的手段,更重要的是借机培养自己的创业和社会实践能力。

  现在的招聘单位越来越看重大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与他人的交际能力。作为一名大学生,只要是自己所能承受的,就应该把握所有的机会,正确衡量自己,充分发挥所长,以便进入社会后可以尽快走上轨道。

  在这次寒期的工作中,我懂得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获益良多,这对我今后的生活和学习都有很大程度上的启发。这次的打工是一个开始,也是一个起点,我相信这个起点将会促使我逐步走向社会,慢慢走向成熟。

  人际交往实践报告篇【三】

  前 言:

  人际交往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等过程中通过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心理与行为的互动,现代社会中,人际交往不仅是个人丰富人生获得成功事业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社会和谐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因。大学生们肩负着承袭历史,繁荣当代开创未来的责任,人际交往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孔子曾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人际交往是维护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保证。现代社会向人们传递着一个信号:高素质人才必须是德才兼备的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人,而社会人际交往能力是人的实际操作能力中一种重要的基本的能力素质。作为成大学子,我们更需要用杰出的交往能力去和外面的世界竞争,赢得主动,只求在走出校园后,我们“橙子”能走得更如鱼得水。

  一、调查方法

  (一)问卷调查法

  时间:2014年12月15日

  地点:新空间

  对象:路过新空间的部分成大学子

  数量:250份问卷

  具体实行:本小组成员向社联借用一顶帐篷两个凳子进行摆点,然后利用中下午的时间在新空间进行问卷的随机发放,由一人守点三人发放,然后强调被调查者在当天下午7点务必将问卷交回点上(当然很多都是当场在点上填了就回收的)

  (二)访谈法

  时间:2014年12月16日

  地点:图书馆,教学楼

  对象:调查时段在图书馆和教学楼的部分成大学子

  数量:8个人

  具体实行:分别两人图书馆,两人教学楼随机抽取学生,每人负责访谈2个人,主要是根据自己的想法,针对我们所调查的问题进行一些简单访问,然后做好记录。

  (三)文献资料查阅法

  (1)连续出版物(期刊)

  [1]张如江,“90后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研究——以长江大学为例”,《当代体育科技》,2013年30期。

  [2]王承辉,“人际关系对青年学生成长的影响”,《中国科技信息》 2007年09期。

  [3]李全彩,“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现状与对策”,《中国学校卫生》,2002年 22卷 第1期。

  (2)著作

  [1]王秀阁,《大学生人际交往理论与方法 》,人民出版社,2010

  年第1版。

  [2]李宗吾,《厚黑学》,延边人民出版社,2010年。

  [3]桑作银 汪小容,《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学》,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版。

  (3)报纸文章

  [1]桂世权,“大学生良好人际交往的情商特征”,《中华论坛》,2008年。

  [2]田守花,“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问题及对策”《滁州学院学报》,2008年10月第10卷第5期。

  [3]曾蓉,“大学生和谐人际交往模式探索”,《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7期。

  [4]李宏翰 赵崇莲,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基于心理健康的分析,《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01期

  [5]温永慧,“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及人际交往技巧”,《山东省团校学报》,2007年 第5期。

  具体实行:主要是我们小组人员在网上和图书馆进行大学生人际交往方面资料的查阅,通过这些文献等的相关了解,再来深入分析我们所收集的样本。

  二、调查原因和背景

  1、随着社会的发展,人际交往能力和技巧显得尤为重要。从某个角度上来说,良好的人际关系,应是不断赢得他人和社会赞誉,辅助人生走向成功的最佳手段。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也是全面培养人才的目标之一。

  2、大学是人际关系走向社会化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生活、学习和工作的一种基本条件和背景,人际交往对一个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是至关重要的。

  3、、从生理规律的角度看,大学生正处在热情、自信、充满着了解欲和尝试欲的年龄阶段,“合群天性”被淋漓尽致地释放出来。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思想活跃,精力充沛,兴趣广泛,对人际交往的需求极为强烈。

  4、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不容乐观,人际交往能力亟需提升。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所遇到的问题,并找出接触措施;帮助大学生更好处理人际方面的问题,全面提升个人综合素质,让他们更好走向更成功的人生。

  5、对于法学系学子而言,人际交往方面的能力必须要到达一个比较高的层面。

  二、概念释义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概念:

  广义地说,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就是大学生和与之有关的一切人的所有的人际联系。作为大学生人际关系主体的大学生,可以是个体,也可以是群体;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对象,亦可以是个体,或者是群体。在这些人际关系中,有的对大学生的心身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如大

  学生和父母家人、亲朋好友以及老师、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 有的作用却无关紧要,如大学生和那些偶然相遇的路人的人际关系。广义的大学生人际关系既涉及与大学生存在时空接近的人际关系,也涉及时空阻隔的人际关系。时空接近的人际关系对大学生的影响往往较大,为行文方便,称之为狭义的大学生人际关系。

  狭义地说,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是指大学生在校期间和周围与之有关的个体或群体的相处及交往的关系,其中最主要的是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同室关系是大学生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生活、学习和工作的一种基本条件和背景。从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看,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大致可以分为人际相处和人际交往两个方面。人际相处是大学生在较长时间内和周围他人的共同生活,有相处融洽与相处紧张之分。人际交往是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和周围他人的相互交流和往来,有交往适应与交往障碍之分。人际相处和人际交往不是截然分开的,大学生在相处过程中要有交往,在交往过程中也无法避免相处。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类型:

  (一)依人际关系的对象,可分为同学关系和师生关系。

  (二)依人际关系的效用,可分为有益的人际关系、有害的人际关系和中性的人际关系。

  (三)依人际关系的利益,可分为有利益相关的人际关系和无利益相关的人际关系。

  (四)依人际关系的情感,可分为公事公办的人际关系和私人之间

  的人际关系。

  (五)依人际关系的形成,可分为不可避免的人际关系和自由选择的人际关系。

  三、成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

  1、不同性别的学生人际交往现状差异不大

  2、偏文科类专业的学生人际交往情况较好,所占比例达到60%

  3、大多数学生不喜欢兼职或打工,特别是大二大三的学生

  4、大一大二的人际交往面要宽一点,大三大四的人际交往能力稍高一点。主要是大一大二跨专业认识的人比例大于大三大四跨专业认识的人。

  5、家庭背景对大学生人际交往有一定影响,来自农村的学生比城市的学生更不懂得怎样交流。

  6、接近60%来自农村的独生子女和父母关系比较好,且经常帮父母做家务

  7、对校园中人际交往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往,也可以说是“臭味相投”吧。

  调查表明:15%的人认为校园中人际交往具有重要性,35%的人对校园人际交往持一般的态度,50%的人觉得校园人际交往不太重要,人数最多。

  8、参加学校,社团活动的积极性普遍不是很高。仅有40的人参加了社团,最主要的是出于打发时间的原因。

  9、性格对人际交往的影响最大

  兴趣

  40 20% 性格 家庭结构 文化背景 人数 120 20 20 人际交往影响程度 60% 10% 10%

  四、成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

  1、大学生们对人际交往有着强烈的心理需求,但由于心理障碍、现实条件等因素导致在交往行为上却有着这样那样的偏差,。

  3、在校的大学生们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子女的过分关爱甚至是溺爱,容易使子女形成自私、自爱、偏激、不合群等不良性格。

  4、许多大学生认为自己性格存在缺陷,如:思想封闭,不愿意和陌生人说话。

  5、大二大三的学生过偏向于学习专业知识,而且在学生之间的交往面基本固定,或多或少有些自傲。

  6、来自城市家庭背景好的学生相比来自农村的学生有较大的优越感,而农村学生更显自卑;这较大程度的影响了两者的交往

  7、农村学生比城市学生更懂事,更知道感恩,更注重融洽地与父母相处。

  8、由于长期接受应试教育,知识和视野具有局限性,对人际交大多不太看重,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忽视了自己人际交往能力的锻

  炼。

  五、对策和建议

  1、鼓励大学生利用周末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比如环境保护、关爱孤残儿童、敬老助老、帮贫支教等青年志愿者活动。以此弥补自己的性格缺陷,改善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与胆量。

  2、教师可以积极利用相关课程进行人际交往的课堂实践教学。比如人际交往的情景模拟,可以给同学们分配不同的角色,在角色扮演和互动中学习交往技巧;然后进行角色互换,体会不同角色在交往中的心理差异,锻炼不同的人进行有效交流的能力。

  3、进行专业心理咨询。这是指在学校设立的心理咨询室由专心理咨询教师为有心理咨询需求的同学进行的心理咨询活动。教师针对咨询同学的心理状况进行心理疏导、心灵慰藉、交往理念阐释和交往技巧指导,使他们逐步消除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收获良好的人际关系。

  4、校方注重学校学习风气、精神面貌的建设,建立奋发进取、团结友善的校风、班风、学风,奠定良好的人际交往的大环境。

  5、个人重视理论知识学习,形成正确的交往理念。积极利用图书馆资源,学人际交往方面知识;校方也可以开设社会心理学、交际学、动作语言学、礼仪学等相关课程的选修课,定期请专家开展心理学、交际学等有关课题的讲座。让大学生们系统地接受人际交往的理论教育,加深对人际交往的理性认。这对于大学生不断地完善自己、形成正确的交往理念至关重要。

  6、鼓励大学生主动走出校园,利用寒暑假这段较为集中的时间广泛地接触社会,开展诸如社会调查、打工务农、科普宣传等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只有深入了解社会现实,才能真正认识到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性。

  7、培养专职心理咨询教师。专职心理咨询教师首要的是具有爱心,因为他们面对的是需要心理关爱和心理疏导的学生,这部分学生感情脆弱、心灵苦闷,爱心的温度能够让他们重拾信心

  8、利用课堂教学、党团活动、文体活动、宣传活动等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奠定良好的人际交往的道德环境。

  9、学生本身也应该有意识地去弥补人际交往方面的不足,积极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

  六、思考

  (一)对小组工作的反思

  1、问卷的回收率还是比较高的(250份收回了200份)。

  2 、访谈时只是单个人进行,而且比较过于简单,主观性较强。

  3、由于知识等的限制,对问卷和访谈的分析可能不是那么准确。

  4、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对象过于单一,代表性不是很强。

  5、问卷上面的题基本上是封闭性的题,应适当出一两道开放性题。

  6、认为人际交往在校园中不太重要的竟然达1/2,准确度有待考察。

  7、由于知识的限制,可能对调查结果的分析不够深入。

  8、比较注重分工合作的高效性,充分发挥了团队的合作精神。

  9、对文献资料查阅法理解和实行的不是那么透彻。

  (二)对人际交往的思考

  在处理人际关系是应遵守的原则:

  1、宽容原则。每个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如果我们没有对他们有一种宽容的心态去对待他们,那两人的关系不可能得到长期维系;一旦出现一些小问题,关系会出现僵局,甚至会变成一座冰山。

  2、尊重原则。尊重别人,不分贵贱是一个人的品德问题;正如罗兰所说:“尊重别人”并不是圆滑,而是一个人应有的礼貌和谦虚的表现。尊重原则不是一个能忽略的一条人际关系的原则。

  3、适度原则。注意行为得体、合理分寸,恰到好处是适度原则总的概括,再好的朋友之间也需要一种适度。

  4、平等原则。平等是每个人的一种需要,我们作为大学生,都需要完成大学的学习任务,这就要求交流双方应在人格上平等和学习上互助,并且主动了解、关心同学;朋友之间更加的需要平等。

  5、诚信原则。诚信是指一个人诚实、不相欺、守诺言,从而取得他人的信任。在人际交往中,与守信用的人交往有一种安全感,与言而无信的人交往内心充满焦虑和怀疑。在我们的人际交往中,诚信使你的形象更添光彩。

  6、自信原则。俗话说,自爱才有他爱,自尊而后有他尊。自信

  也是如此,在人际交往中,自信的人总是不卑不亢、落落大方、谈吐从容;自信是人际交往的基础。

  7、积极原则。顾名思义是指在在人际交往中要学会主动而不是被动。想要锻炼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认识更多的朋友,我们的行为必须要积极;在人际交往中也要充满热情。

  (三)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情况因素分析

  1、空间临近因素。

  普遍来说,大学生与其他人的人际关系亲密度有着这样的现象:室友 >同班同学 >其他同专业同学 >其他同学院同学 >同校同学。造成这种现象的因素很容易就可以归纳为空间临近性,即在空间上的临近程度;因为与室友同处一室,长时间相互交流,因为经常与班级同学一同上课,所以感情自然好。

  更为明显的是,每个人的人际交往基本集中在工作、居住地周围,与其他省市的人员的交往就少的多,更不用说跨国、跨洲的了。大学生也是人民中的一员,自然也符合这个规律;这说明空间临近因素极大的影响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情况,空间上临近的人自然有很多相互交往的机会,从而有频繁的人际交往,建立起较好的感情;而空间上距离远的人交往就减少,甚至完全没有交往的机会。

  2、相似性因素

  古人云: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就是说同类的东西常聚在一起,志同道合的人相聚成群,反之就分开。这充分说明了相似性因素对人际交往情况的影响,大学生总是愿意和自己志趣相同或相似的人交

  因为相似,所以有很多共同的语言,有相似的情绪体验,使双方一见如故,从而建立起频繁的交往活动。

  3、互补性因素

  建立人际关系从一个方面来看可以说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包括精神上的和物质上的),这种关系就是一种交换关系。人类是群居动物,且每个人都不可能是完美的,必然需要从其他人哪里获取自己没有却需要的东西。对于已经成年的大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有足够的理智判断如果与另一人建立人际关系能够给自己带来什么,从而决定是否要去建立这种关系;所以,双方的互补性能够极大的促进双方人际交往的建立。

  看起来这似乎与上面所讲的相似性相矛盾;相似性说两人共同点越多越能建立起人际关系,而互补性却强调两人要有不同的相互补充的地方。但其实二者并不矛盾;相似性是满足人的精神需要,因为具有相似性,双方志趣相同有着强烈共鸣,极大满足自己在情感上的需要;而互补性主要针对物质方面的,双方建立起人际交往关系,交还各自所需的资源。

  即使双方的互补性人际关系表面上看起来是精神方面的,如:一位为人小气但极为自律的同学与一位为人大气但不够自律的同学相互建立起了互补性人际关系,双方通过不断的相互交流交往来改善自己的性格,这似乎跟物质世界扯不上关系;但我们要明白,这两者为什么要通过这种互补性人际关系来改善自己的性格?光从一个人的本性来说,既然他已经是不自律的性格了,他当然不喜欢每天按部就

  班上课、写作业、阅读书籍、背诵四级词汇,对那位小气的同学来说也是如此,那他自然不想向自己比喜欢的方向改变。他们之所以主动改变是因为社会普遍的价值取向要求人们大气、自律,他们认识到自身的性格是和这个社会的规则不相符合的,不利于他们的生存发展。在社会规则的压迫下,他们主动寻求改善自己的性格缺陷,来适应社会,以便更好的获取社会资源和话语权。那么这个互补性人际关系最终还是落到物质世界里了,中间的精神方面的性格改善收获只是表面的,实质上还是出于物质上的需要。

  正如马克思主义所论述的:需要决定价值。互补的双方能够满足对方的需要,那么他们双方对任一方来说都是有价值的;所以建立起人际交往关系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七、调查问卷附件

  成都大学学生人际交往情况调查问卷

  为了解成都大学学生人际交往情况,特设计了此次调查问卷,本问卷采用不记名形式,请各位同学不必有任何顾虑,您的认真填写就是对我们的最大支持,谢谢!

  1、你的性别是

  A男性 B、女性

  2、你所在的年级是

  B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3、你的专业类型是

  A、工科 B、理科 C、文科

  4您在本专业中认识的伙伴多吗?

  A很多 B一般 C很少

  5您跨专业有认识的朋友吗?

  A有 B没有

  6、您来自:

  A农村 B城镇

  7、您是独生子女?

  A是 B否

  8、您跟您父母的关系如何?

  A、很好 B、良好 C、不怎么样

  9、在家里你帮您父母做家务吗?

  A、有,经常做 B、偶尔做 C、没做过

  10、您觉得处理人际关系是否应该从家庭做起?

  A、是的 B、不是 C、不一定

  11、您觉得在校园生活中人际关系很重要吗?

  A、很重要 B、一般 C、不是很重要 D、很不重要

  12、您自己平时在人际交往时注意了要处理好人际关系吗?

  A、经常注意 B、偶尔 C、没想过

  13、您觉得处理人际关系包括以下哪些方面?(可多选)

  A、说话 B、表情 C、动作 D、眼神 E、其它细节动作

  14、您认为你是一个会处理人际关系的人吗?

  A、是 B、不是 C、不清楚

  15、您觉得人际关系能对你的生活和学习产生影响吗?

  A、会 B、不会 C、不清楚

  16、您做过兼职或打过工吗?(没有则跳过第17题)

  A、有 B、没有

  17、在您做兼职或打工的时候您觉得人际关系对您产生了影响吗?

  A、有影响 B、没有 C、不清楚

  18、您觉得毕业以后找工作的时候,良好的人际关系会对您有帮助 吗?

  A、会 B、不会 C、不知道,没想过

  19、您是否参加过学校活动?(选B跳过20,21题)

  A是 B否

  20、您参加过 个社团。

  21、您参加社团的原因是:

  A培养兴趣爱好 B发展人际关系 C锻炼能力 D打发时间 E其他

  22、您有勇气在公开场合发表自己的看法吗?

  A有 B没有C不知道

  23、您擅长和陌生人交往吗?

  A很擅长 B一般 C不擅长

  24、您认为以下哪个因素对人际交往影响最大?

  A性格 B家庭结构 C文化背景 D兴趣

  25、您对自己人际交往情况的认识:

  A、很好 B还好 C不太好 D很差

  A、是 B、不是 C、不清楚

  15、您觉得人际关系能对你的生活和学习产生影响吗?

  A、会 B、不会 C、不清楚

  16、您做过兼职或打过工吗?(没有则跳过第17题)

  A、有 B、没有

  17、在您做兼职或打工的时候您觉得人际关系对您产生了影响吗?

  A、有影响 B、没有 C、不清楚

  18、您觉得毕业以后找工作的时候,良好的人际关系会对您有帮助 吗?

  A、会 B、不会 C、不知道,没想过

  19、您是否参加过学校活动?(选B跳过20,21题)

  A是 B否

  20、您参加过 个社团。

  21、您参加社团的原因是:

  A培养兴趣爱好 B发展人际关系 C锻炼能力 D打发时间 E其他

  22、您有勇气在公开场合发表自己的看法吗?

  A有 B没有C不知道

  23、您擅长和陌生人交往吗?

  A很擅长 B一般 C不擅长

  24、您认为以下哪个因素对人际交往影响最大?

  A性格 B家庭结构 C文化背景 D兴趣

  25、您对自己人际交往情况的认识:

  A、很好 B还好 C不太好 D很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