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首页> 面试 > 面试问题 > 法制宣传普法典型材料

法制宣传普法典型材料

时间:2021-08-01 07:00 面试问题

  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实现政府职能归位,增强国家的吸引力。明确政府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主体地位。服务型政府应通过加强并改善宏观调控,充分运用经济、法律、社会手段,解决收入差距逐渐扩大的问题。同时,减少政府干预,规范行政行为,对政府官员给予更多更大的监督,有效地遏制腐败。小编搜集整理了下面的法制宣传普法典型材料,希望大家喜欢。

  在广阔无垠的巴音布鲁克大草原上,千里雪山巍然耸立,绿色高山草甸逶迤起伏。这里,有一支普法宣传队伍,驾!驾!驾!一匹匹枣红色、深褐色、灰白色骏马像风一样拂过草原。马背上一位位蒙古族汉子、姑娘挥动着鞭子呼啸而去。他们就是长年活跃在草原上的“马背普法小分队”,他们的故事在草原上广为流传。

  和静县是一个畜牧业大县,境内有全国最大的亚高山草甸草原——平均海拔2300米的巴音布鲁克大草原。它是和静县海拔最高、生活条件最艰苦的地区,与新源县、沙湾县、乌苏市、轮台县、库车县等相邻,由于边界线长,地广人稀,牧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等诸多原因,使法律法规在牧区的有效普及遇到了很多现实困难。由于牧民法律意识淡薄,维护稳定的任务艰巨,特别是一些偷牛盗马、伤害致死、入室盗窃、打架斗殴的案件存在影响了牧区的和谐发展。

  和静县“马背普法小分队”始创于“五五”普法期间。和静县为了使牧区普法宣传工作更深入、更广泛、更能适合新形势的发展变化,尝试性地组建了一支由16名懂蒙汉双语、懂法律法规的干部组成的马背普法小分队。宣传队员骑马进村入户,进行法律服务、法律咨询、调解纠纷、赠送书籍、发放普法资料,经常在牧民群众节日集会上、牧民的帐篷边灵活机动地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实践证明,这种普法方式贴近牧区的生产生活,有效满足了牧民对法律知识的需求,受到牧民的普遍欢迎。在“六五”普法期间,为了推广这一成功经验,和静县在全县牧区各乡镇(场)均成立了“马背普法小分队”,队员由各乡镇(场)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精通蒙汉双语的工作人员组成。包括: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派出所干警、法庭法官、司法所干警、综治办干部以及大学生村官等组成。这些“马背普法小分队”穿行在草原上,无论在那达慕集会,还是在牧民的帐篷边,经常可以看到他们传播法律知识的身影。这支队伍以法制宣传、法律咨询、纠纷调解等形式向牧民提供法律服务,开展法律宣传,被牧民群众亲切地称为我们的“普法宣传队”。

  和静县“马背普法小分队”以马背普法宣传平台为突破口,不断发扬“不畏艰难、团结拼搏、开拓创新、力争一流”的精神,认真实施“六五”普法规划,紧密结合“法治六进”活动、集中排查调处矛盾纠纷,有力地维护了基层社会稳定,促进了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进程,在全县上下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一、在普法机制上,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和静县“马背普法小分队”实行羊群跟着草场走、牧民跟着羊群走、普法跟着牧民走的集“综合治理、人民调解、普法宣传、维护稳定和敌社情信息收集”为一体的工作机制。一是建立乡镇(场)级“马背普法小分队”。由各乡镇(场)公安、司法、综治、法庭、武装、信访、民政、团委、妇联等部门组成,实施“多位一体”机制,具体工作以乡镇普法办牵头,司法所协调,实行“三排查一包案”机制,即:敌情矛盾重点排查、一般矛盾经常排查、疑难矛盾集中排查、实行领导包案责任制,力求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逐步使乡镇(场)级“马背普法小分队”成为法规政策的宣传点、矛盾纠纷的汇集点、矛盾纠纷的化解点、牧民权益的维护点。二是组建村级“马背普法小分队”。主要由村“两委”班子、调解、治保委员会成员组成,实行“三及时一调解”机制,即:及时排查矛盾、及时发现控制、及时掌握动态、依法调解纠纷,实现矛盾纠纷不出村的目标。三是组建组级“马背法治小分队”。按照牧民流动居住的定点户数确定联户长的人数,负责本片区的具体工作及与村、乡镇普法办的联系与沟通,实行“三到户一消除”机制,即:法律宣传到户、调解服务深入到户、回访工作到户、及时消除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

  近年来,随着草场承包政策的建立健全旅游业、矿产业的发展,牧民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但是一些新的社会矛盾纠纷也随之凸现而来,草场边界纠纷,草原生态建设与过度载牧等各类纠纷时有发生,给社会造成了很多不安定因素。为此,和静县依托“马背普法小分队”,把普法知识送到牧民帐篷,普法成员在深入草原向牧民普及法律知识的同时,还积极向牧民义务提供法律援助,并成功地调解多起草牧场纠纷、离婚财产纠纷和赡抚养纠纷,受到牧民群众的普遍欢迎,在牧区群众中反响良好,为维护一方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在舆论宣传上,形成覆盖面广的“大法宣”的工作格局

  “我在自己的草场挖草药违法吗?集体修路占了我家的草场该怎么补偿?开矿业企业占了草牧场应该按什么标准补偿?”这是在送法进牧区宣传活动时,牧民们常向普法成员咨询的问题。马背法治小分队一行克服了吃、住、行不便等困难,频频往返于各村和牧民的蒙古包之间,把法律知识送到牧民手中,普法内容丰富,形势多样。宣传涉及《草原法》、《土地承包法》、《合同法》、《妇女权益保护法》等10余部法律法规。每到一处,小分队成员不顾路途颠簸和疲劳,采取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授课、讲座、解答、咨询,并通过悬挂警示图片、播放案例录像等方式方法让牧民了解到更多的法律知识。小分队一行还紧紧抓住牧区重大节日时人员集中的有利时机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大大提高了普法宣传活动的覆盖面。普法知识进草原活动的开展,为有效解决群众的热点难点问题,提高牧民群众的法制观念、强化牧民群众的法律素质和创建平安乡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和静县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各级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广泛宣传创建“法治和静、平安和静”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事迹和典型经验,做到广播有声、电视有影、报刊有文。2005年12月4日,自治区电视台专门采访了和静县巴仑台镇“马背普法小分队”,摄制的专题片在自治区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多次播放。2006年,自治区广播电台蒙语部专门录制了和静县牧区普法的先进经验。2008年8月,中央综治办、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CCTV-12)联合推出的全国32个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经验大展播之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马背上的法制小分队》,于10月30日17时35分在中央电视台CCTV-12播出,专题片长20分钟,作为普法典型宣传教育片,推向了全国的群众,受到了全国观众的热烈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