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首页> 实习报告 > 调查报告 > 2016共庆记者节感言

2016共庆记者节感言

时间:2021-08-21 07:00 调查报告 2016是什么年 歌手2016

  记者精神可贵,小小笔尖写出百味,呼唤正义揭露犯罪,传播真情褒扬善美,深入千家调查体会,遭遇阻力也不言退,描出生活色彩点点,留下美名让人敬畏。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记者节感言,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一:记者节感言

  记者节又到了吗?我一点都不知道,也许,因为我是记者,才不知道吧。

  我还真没参加过记者节,一次也没,尽管也一直被别人“记者、记者”地叫着。因为,记者和记者不同,记者也分大、小,基层和领导,“主流”和“边缘”,大报和小报……因为,总没在这个节日里,把路跑完;还因为……

  是节日总该庆贺,用晚会、用酒宴,用歌唱、用欢笑,如果还需要用成绩,那就要总结,不是又给谁谁总结出个什么奖,颁发个什么街头广告制作店铺里出来的证书、匾牌,让领导们多了一些“在某某记者节上的讲话”的那种总结,而是切实地看看,记者,这个群落的生存、职业和所处社会现状。

  王甘霖是许多人都熟悉的记者,他大概也不知道或是没有机会或是没有时间过一把这个节日的,但他有一篇《刘从猛死因调查》倒是可以去看一下,这篇稿件其实揭开了记者职业和生存现状的冰山一角。

  记者,是什么?记者,该做什么?傻瓜,记者就是记者,就该做新闻、做报道。然而,真的如此吗?真的能够如此吗?

  央视近期新闻调查关于“英捷尔法纳”的报道,相信很多记者们看过,很多记者们在许久以前更是不止一次一地地看到过各色媒体有关“英捷尔法纳”的广告,也不乏有记者知道该产品某些使用者的痛苦与处境。但是,我们看见的只是央视的报道。人家毕竟是央视,能做得出来,我们不可以的。也许,很多记者会有这样的比较。那么,就从这里开始吧,接着问自己,为什么?以一个记者的名誉去问,而不是以一个媒体的名义。

  卖点、花边、广告、“形象宣传”,是当今记者们熟悉的一组词汇。因为,媒体需要、想赚钱的和想赚名的需要。所以,假新闻、有偿新闻以及“制造”出的新闻像虚假广告和所谓形象宣传一样令人反感,而这个时候,因为媒体“没问题”, 记者们于是“可以”。至此,无冕之王的记者们,虽然帽子掉了,但嘴上多出根骨头,终于还原成“狗仔”。

  对于有的人,骨头本就是目的,但对另一些人而言,确实曾为理想,只是理想太远,骨头味香且近,于是,走一步是一步再说。

  近年来,真假记者新闻事件迭出,从山西繁峙矿难的11名记者违纪到河南汝州100家媒体近500记者“领工资”。人们不禁要问,记者怎么了?然而,问总归是问,答却可以没有。汝州事件轰鸣一会之后,再没见动静。是法不责众?还是媒体厉害,不能得罪?或是腐败的队伍中,媒体队伍这种“小打小闹”已经不算什么?但是,连一种权利之外的权利,都暴露出如此“负面”,那么,其它权利下的腐败毒瘤又到了如何地步呢?显然,记者在这个事件中造成的公信下降、公众失望和另一方面的“宽容”不成正比。

  汝州事件的另一面也暴露了记者们的可怜。因为,100元的红包就可以打发他们。某些人也许正觉得好笑:“老子一把捞的也比这些记者们加一起捞的多得多。”于是,记者们更让人瞧不起了。但是,这个事件最值得重视的还是“记者集体”,100家新闻单位。如此一个数字出现在同一个新闻事件当中,如此多的记者人品“集体跳水”,是什么导致的呢?这个队伍到了什么地步呢?

  别再用“极个别现象”或者“记者也是人”来开脱或者也叫麻痹自己和公众,记者这个队伍不适合、不需要也不会被麻痹。因为,所有像士兵一样珍惜着头上这顶“大盖帽”的记者,都知道自己应该站的位置,是在最前端,在那里打探、发现并传递“暗礁”的消息,而不是在红包里面查看人民币的多少。还因为,以记者的权力还远没资格享用这样的话。

  况且,这已不是“害群之马”,而是“害群之群”。在这个情况下,记者的采访权越来越多地受到挑战,甚至直接遭受诬陷。

  那么,记者们为什么又“落到今天这般田地呢?”这又是个极其简单明了而又复杂暗淡的问题。曾在网上看见大骂四川记者的帖子,说记者胆子小,这不敢、那不敢。于是,我跟贴:“范长江就是四川的吧?只有胆小的媒体,没有胆小的记者。”因为我相信,受过党性原则和国家利益教育的、一个不仅有正义感并且讲政策的记者,是不会无故“胆小”的。所以“胆小”,大都是因为“媒体利益”。在这种利益下,记者们只有“学乖”了,因为,“跑也是白跑,写也是白写,而不拿则是白不拿。更何况,真有什么事,倒霉的还是记者。”

  记者们收入有高有低,更有许多记者没有待遇,尽管也是记者,但身负的是广告数字以及发行数字,没得到应得工资的记者也大有人在。于是,记者队伍自己也隔行如隔山,各有所“热”;于是,记者色彩也各有不同;于是,记者们也渴求保护。

  媒体强调利益,也无可厚非,因为,市场了,有了钱才可以把媒体办得更好。还因为,媒体环境不公,只有“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了;还因为,算了,这个因为是我所不能知道的了,因为我还没当过领导。还是留给媒体的领导同志们来讲吧,他们感受的肯定更为透彻。

  过节了,现在什么都讲保护,那么,谁来,用什么,保护媒体竞争的公平和记者的生存权利、采访权力呢?从这个角度讲,记者需要一个节日,因为,这个时候,记者才应“也是人。”

  劳动者的节日被细化成教师节、护士节之后,记者也荣幸地迅即有了自己的节日,可谓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既然把汝州事件中记者所领“工资”和一些腐败案件贪官受贿数目做一比较,那么,就更应该比较一下农民、下岗职工和被称为“外来务工人员”的打工者:他们是不是也该有个被命名的节日呢?

  一通“牢骚”,谨献给那些还在路上、孤独着并坚持着的记者们,也献给那些还伏在案头上忙碌着的编辑们,精彩的世界因你们而更精彩。

  篇二:记者节感言

  奔腾的每条河流都有自己的方向,每个人在漫长的人生路上都有自己的扶择。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改革的春风轻拂大地,不惑之年的我萌生了换个“活法”的念头,几番思考,几番衡量,经过执著的追求,终于涉足了新闻领域,跨入霍邱报社,圆了多年的记者梦,从事着所钟爱的“苦差”……

  “半路出家”,总感到成就事业上迟搭了“一班车”,心中思忖:决不做“山间的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的人,故而平时没有丝毫怠慢,“学习,再学习;勤奋,再勤奋”当作座佑铭,记在脑海里,溶化在血液里,时时鞭策自己,时时勉励自己,采访、咀嚼、构思动笔,修改、再修改,汇成了一首首生活乐章;合着节拍,记录时代,透视社会,传播希望,一篇篇鲜活的文字呈现在读者面前,“拙笔”勤动,“豆块”上千。

  拂去时间的尘埃,回望远逝的时光,一篇篇“拙作”诉说着蹉跎岁月。不会忘记2003年4月的一天,飘洒的春雨涤荡着空中漂浮的尘埃,蓼城的上空透出沁人心脾的清新之气,机关干部纷纷走出门参加义务扫除活动,我立即撰写了通讯《习习春风扑面来》。

  怀揣一团火,踏着奋进的鼓点,用“双脚”体会民意,用艰苦体察民情,无论烈日高温,还是风霜雨雪我与同行战斗在这个欢乐的集体里。以敏锐的触角和激情的文字,发现和传递正能量。那年五月,花开燕来,草绿花红。一场突出其来“非典”袭来,一连数天,我奔走淠河岸边的彭塔、花园等乡镇,一天雨后初晴,天气闷热,我卷起裤腿,艰难地行走在泥泞的小路上,趟小溪,过断前桥,窜村庄,现场采访了30多名基层干部和群众,一次次实地交流,一次次触摸心灵,一条条新闻线索逐渐清晰。先后写出《筑牢生命防线》、《活跃在淠河岸边的助耕队》等通讯分别被国家、省、市10多家媒体采用。

  多少次艰难曲折的采访,多少个夜晚的灯下苦熬……铸就了我前进的交响曲。2005年腊月的一天,我安顿好身患癌症的爱人,前往马店镇采访,路上突遇车祸徇难的一名干部,赶到事发地,天上飘洒着点点碎雪,覆盖着斑斑血迹,我心情透凉而悲哀……深夜返家后,经过通宵达旦的苦战,一篇3000余字的通讯《热血流淌在安阳山下》。

  人生似一幅彩画,岁月似一把雕刀,在一年365张日历上刻下了一个又一个难忘的印记,有一年夏天,暴雨成灾,洪水肆虐,我与同行冒着倾盆大雨行走在淮河岸畔,望着袅袅炊烟,繁忙的人群,思绪飞扬,感慨万千,当夜赶写了《方显英雄本色》一稿,很快被多家媒体采用。当时光的脚步走进丰收的十月,我,信步走在大堤上,放眼望去,田野风光无限映眼帘,层层稻田金浪滚,湖水清清映蓝天,机声隆隆收割忙,车载马驮人声喧……触景生情,撰写一篇题为《壮丽乡村画卷》,得到了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认可和肯定。

  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场苦甜酸辣。一晃十多年过去了,这段人生就像轻风飘去的插曲,如今两鬃多了一缕又一缕白发,脸收镌下了一道又一道皱纹……现在,我无旺盛精力去作勇猛的冲刺,更无痴心去妄造“辉煌”,但我甘愿坚守,握紧“拙笔”为人民“鼓”与“呼”。

  “半路出家”,终身无憾!

  篇三:记者节感言

  其实一直以来,有很多同学对我说:“哎呀,倪明,你看你现在多好,生活多忙碌、多充实,记者多令人羡慕、多令人骄傲啊!”

  每次他们这么夸完,我都会美滋滋的想:嗯,虽然忙点累了点,但貌似记者的确是个令人羡慕和骄傲的职业。可是我回头又一想,骄傲又是为什么呢?

  我一直很喜欢《冰点周刊》,因为喜欢,所以我一直希望,能够成为像《冰点周刊》那样的大记者。什么样的记者是大记者?我是这样定义的,大记者就是挖掘这个社会某种黑暗的记者,就是潜入这个社会某种深度的记者,就是感染这个社会某种群体的记者,就是改变这个社会某种现象的记者……对吗?错!这只是我大学时的想法。

  从我大三实习开始一直到现在的工作,记者的生活让我知道,我们每一天都活动在联系线索、出去采访、回来赶稿这样平凡的日子里,虽然我们的报道没有惊动这个社会,也没有完全改变这个社会,但我们始终是一个群体,我们在追求真理、我们在记录真实、我们在为这个职业付出、我们在用群体而非个人的力量,推动这个社会向前进。记者无所谓大小,记者的伟大往往就在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平凡。

  这个社会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构成的,她由这些人创造并且决定,只有一个社会能够拥有那些需求真理的人,能够独立思考的人,能够记录真实的人,能够不计利害,为这个职业付出的人,能够知道世界并不完美但仍然不言乏力、不言放弃的人,只有一个社会能拥有这样头脑和灵魂,我们才能说,我们为记者这个职业而感到骄傲;只有一个社会能尊重这样的头脑和灵魂,我们才能说,我们有信心让明天更好。

 

更多热门文章推荐:

1.2016共庆记者节感言

2.记者节感言精选2016

3.2016记者节优秀记者感言

4.2016年第17个记者节感言推荐范文

5.人生智慧感言精选30句

6.杨绛先生人生感言

7.2016中国记者节感言

8.关于庆祝记者节的感言

9.第17个记者节感言荐读

10.致第17个记者节的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