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首页> 演讲稿 > 发言稿 > 基层班子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和加强党

基层班子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和加强党内监督发言稿

  严明纪律、完善制度,实现基层检验检疫党内政治生活常态化和制度化。下面是CN人才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和加强党内监督发言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一: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和加强党内监督发言稿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拿好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有力武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党内活动,使党内政治生活的庄重性、严肃性、政治性得到了恢复,党内原则得到了坚守,政治灰尘得到了清洗。但是,党内政治生活在一些地方也存在着形式化、庸俗化、简单化的倾向,不重视或长期不开展积极健康的党内生活,严重影响了党组织功能和党员作用的发挥。

  党内政治生活不严肃。表现在不严格执行组织原则,不按组织程序办事,党的意识、党员意识淡化,认为过党内政治生活可有有无。有的喜欢自我表扬,自吹自擂,个人利益至上,谈成绩浓墨重彩、褒奖有加,说问题避重就轻、隔靴搔痒,不注重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有的奉行“多栽花、少栽刺”的处世哲学,喜欢打“太极”,好人主义盛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谁也不去得罪,特别是在一些地方民主生活会上不闻“炮声”,一些同志认为自我批评没“面子”,批评领导丢“帽子”,批评同级失“选票”,把批评与自我批评变成表扬与自我表扬,相互批评变成了相互吹捧。

  民主决策流于形式。一些基层党组织党内政治生活随意性大,存在党内情况不通报、不反映,重大决策不征求意见。一些党组织不按章办事,民主决策流于形式,很多领域、很多时候,设计了民主决策,但讨论不充分,民主发扬不够,先定调后讨论等现象十分普遍。个别领导一手遮天,依靠个人权威把所谓的集体决策变成个人说了算,许多正确的意见和建议被“保留”了,决策时“一致通过”,出现失误集体承担,用“党委”作挡箭牌,集体负责变成无人负责。

  党内生活制度成摆设。主要表现在一些党组织在开展党内政治生活上缺乏创新,方式方法过于单一,习惯于念报纸、读文件、看电教片、传达上级讲话,枯燥无味,缺乏吸引力和凝聚力。一些党组织往往把党内生活制度仅限于“三会一课”,对党的政治生活制度的理解比较狭隘,本来很好的制度成了摆设。此外,党内政治生活制度不落实,一些党员很少在党内生活会上汇报思想,主动接受组织监督,变成了“特殊党员”。

  笔者认为:“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才能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只有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让讲政治、讲原则、讲规矩成为党内政治生活的新常态,从严治党才能真正实现,绿色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才会形成。为此,我们要树立“三观”,切实抓好以下三点: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抓好思想教育。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党员干部要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并通过“干教培训”等育人工程“炼炉”,实现干部灵魂的嬗变与涅槃。要在不断加强思想学习教育中,加强党性修养,坚持学以致用,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弘扬社会主义新风气。要不断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只有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让党员干部随时锤炼党性修养,接受党风党纪洗礼,才能筑牢个人的思想防线,始终坚守做人为官清正廉洁的底线,在面对物质世界纷繁的诱惑时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

  树立正确的制度观,抓好纪律严明。要立规明矩,把纪律规矩立起来、严起来,使各项纪律制度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防止出现“破窗效应”。要坚持“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制度,并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和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党员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等制度,提高党内政治生活质量。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常态化,真正做到党内生活正常化、常态化、制度化。建立健全各项责任追究和问责机制,扎紧制度的“笼子”,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抓好监督管理。各级党组织书记是管党治党的第一责任人,要进一步落实管党责任。要坚持“书记抓、抓书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进一步加大对党员干部的监督力度,对违纪违法行为从严惩处。对主要领导、重要岗位的同志要重点监督。同时要畅通监督渠道,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接受党员监督、群众监督、社会监督,不断提高自我约束力,坚持出重拳加大对违纪行为惩处力度。防患于未然,唯有此才能把党内生活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篇二: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和加强党内监督发言稿

  严明纪律和规矩既是党内政治生活的内容,又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尺子和根本保证。党内政治生活决不是可伸可缩的“软皮筋”,而是板上钉钉的硬约束,不论是明确的纪律规定,还是约定俗成的规矩要求,都是不可触碰的红线、不可逾越的底线,都必须严格遵守。

  首要是严明政治纪律。政治纪律是党最根本最重要的纪律,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基础,是当前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最重要、最紧迫的要求。要更加坚定地维护党中央的权威,更加自觉地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更加扎实地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要坚决反对和严肃查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行为,自觉对破坏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的行为作坚决斗争,自觉防止和反对个人主义、分散主义、本位主义。

  根本是坚持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开展的制度保障。党组织必须坚持党的集体领导制度,坚持科学决策、依法决策、民主决策,凡属重大问题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由集体讨论,按少数服从多数作出决定。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必须带头执行民主集中制,既要充分发扬民主,还要善于集中,更要勇于担责,严格按程序决策,按规矩办事,不能搞一言堂、家长制。领导班子成员必须分工负责,强化大局观念、责任意识,参与决策时充分发表意见,决策后坚决执行集体决定,注重基于党性原则的班子团结。

  关键是保持清正廉洁。清正廉洁是党内政治生活的底色。必须坚持严管就是厚爱,把监督置于管党治党的重要位置,牢牢抓住“两个责任”这个“牛鼻子”,落实好“四种形态”。要把党委全面监督作为重点,体现权力与责任的统一,又要把纪委摆进来,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既要把好选人用人的政治关和廉洁关,又要强化日常管理监督,把纪律规矩严起来。党员领导干部必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做清正廉洁的示范者。

  要识责到位。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不是请客吃饭,不光红脸出汗,还要净心正身,甚至削手中的权、去部门的利、割自己的肉,不可能是吹吹打打、欢天喜地。领导干部必须强化担当精神,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担责、为党尽责。要尽责到位。党委(党组)要强化思想建党、依规治党,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坚决落实全面监督责任。纪委是党内监督专责机关,要敢于直面问题,向顽症痼疾开刀,主动监督、严格执纪、严肃问责,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要问责到位。要强化责任追究,对违反党内政治生活准则的行为严厉查处,对典型问题点名道姓公开曝光,让问责形成声势、形成震慑,推动管党治党走向严实硬。

  篇三: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和加强党内监督发言稿

  “宽而不畏,严而见爱。”党的组织生活是党的生活的重要内容,是党组织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的重要形式,是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化规范化的重要保证。有什么样的组织生活,就有什么样的党员干部作风。党员的党性不是天生的,只有在严格的党内生活中反复锻炼,才能坚强党性、百炼成钢。总书记指出:“党内组织生活制度非常重要,必须严格执行。”

  经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质检系统党内政治生活有了明显加强。党组织充分发挥自身作用,进一步严格规范了组织生活。广大党员干部的作风有了很大转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有很大提升。广西检验检疫局党组书记、局长孙世和在广西检验检疫系统“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座谈会上指出:“广西检验检疫系统党员队伍的整体思想政治素质是好的,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有的同志学习意识不够强,有‘重业务、轻学习’的‘偏科’倾向;个别基层党员干部在思想、作风、纪律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笔者通过认真学习,深入思考,认为主要原因是基层检验检疫机构开展党内政治生活还存在一些问题。总结归纳起来,即“重要性认识不充分、提醒作用未发挥、制度执行不到位、监管方式不完善”。

  重要性认识不充分。基层检验检疫机构业务工作繁忙,一些单位对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党员干部教育管理失之于宽、失之于软。比如,有的党内组织生活严肃性不够、对待思想政治工作同业务工作相比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有的同志党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弱,学习自觉性不够强。

  提醒作用未发挥。一是不敢提醒。一些党员听不得批评意见,把提意见之人视为“冤家”在工作生活中摆脸色、不配合。导致党内政治生活的提醒大多数人还有顾虑。二是不愿提醒。有的党员干部宗旨意识淡化,责任感、使命感不强,在党内政治生活中不愿意提出问题,习惯于当“老好人”。三是不懂得如何提醒。不按照“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团结- 批评-团结”的方针进行提醒,批评他人不分场合,不能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使被提醒的对象产生抵触心理。

  制度执行不到位。一是制度执行不严格。一些党员执行党的纪律含含糊糊,总是搞网开一面、下不为例,讲面子、讲人情。二是制度本身不够完善。党内政治生活的一些制度,仍然停留在原则性的要求、一般性的安排上,内容较为粗疏,操作性不强。三是一些单位“三会一课”制度落实缺乏规范性和实效性,导致出现与业务会议套开,会议缺乏严肃性等。

  监督方式不完善。一是不能正常发挥群众监督作用。没有关于接受群众监督的制度法规,不能明确监督人的权利、义务及应负的法律责任,“接受群众监督”只停留在“口号”层面。二是基层党支部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不健全,不能充分发挥指导监督作用。大部分基层单位未配备专职党务工作者,由业务骨干党员兼任,繁重的业务工作和与有限的时间精力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对党内政治生活指导监督作用难以有效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