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首页> 职场资讯 > 职场维权 > 制造企业逆向物流运作模式选择

制造企业逆向物流运作模式选择

  论文摘要: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环保法规约束力度的加大,逆向物流战略已成为制造企业强化其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制造企业逆向物流的模式主要有三种:逆向物流自营模式、逆向物流联合经营模式和逆向物流外包模式.不同模式有其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制造企业需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合的逆向物流运作模式。

  论文关键词:制造企业,逆向物流,运作模式

  随着工业技术的飞速发展,产品的更新换代日趋频繁,生命周期日渐缩短,制造企业大量寿命终结的末端产品随之产生。这些产品一旦处理不当,不但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将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严重污染。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环保法规约束力度的加大,逆向物流战略已成为制造企业强化其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而逆向物流战略成功与否,首先取决于制造企业选择何种逆向物流模式,本文将在制造企业逆向物流特点的基础上,着重探讨制造企业应如何正确选择逆向物流的运作模式。

  1制造企业实施逆向物流的特点

  1.1高度不确定性

  制造企业产品繁多,生产物流过程复杂,相应地其逆向物流也较其他行业更为复杂。制造企业逆向物流的产生地点、时间及回收品质量和数量均难以预测,这导致了逆向物流供给的高度不确定性,再加上己恢复或再使用产品市场的高度不确定性,使得对回收产品的需求更是难以预测,因而供需平衡难以掌握。

  1.2运作的复杂性

  逆向物流的恢复过程和方式按产品的生命周期、产品特点、所需资源、设备等条件不同而复杂多样,因此比正向物流中的新产品生产过程存在更多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逆向物流的主要活动和功能包括:再制造、修整、再循环、填埋、再包装和再处理等内容.

  1.3实施的困难性

  逆向物流普遍存在于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中,从采购、配送、仓储、生产、营销到财务,需要大量的协调和管理。尽管在一些行业,逆向物流己经成为在激烈竞争中找到竞争优势,但是许多管理者仍然认为逆向物流在成本、资产价值和潜在收益方面没有正向物流那么重要,因此分配给逆向物流的各种资源往往不足。另外,相关领域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的匾乏,缺少相应逆向物流网络和强大的信息系统及运营管理系统的支持,都成为有效逆向物流实施的障碍。

  2制造企业逆向物流模式选择

  2.1企业逆向物流自营模式分析

  逆向物流的自营模式是指制造企业建立独立的逆向物流体系,并承担本企业产品的回收、再造、处理等相关方面的成本和责任,管理逆向物流的信息系统、回收处理设施及相关人员等方面的运营模式。

  2.1.1制造企业逆向物流自营模式的特点

  制造企业逆向物流自营模式一般都是通过制造商设立回收中心对其产品进行回收、检测以及分类,然后在制造商或专门的处理工厂处对该产品进行处理(翻新、再制造、再循环等),经过处理后产生的绝大部分物料仍由制造商利用,对无法进行再利用的部分就直接送至最终处理工厂进行填埋或焚烧。逆向物流自营模式的网络结构见图1。

逆向物流废旧物流

  图1.制造企业逆向物流自营模式的网络结构

  (1)优点分析

  自营模式可以使企业对供应链有较强的控制能力,容易与其它业务环节配合,可以对产品逆向物流进行全面控制。有利于企业盘活原有资产,降低企业交易成本,避免企业商业机密的泄漏以及提高企业的品牌价值等。具体分析如下:

  ①及时反馈信息,改进产品设计

  制造企业逆向物流自营模式和其他几种模式相比,在信息反馈及对产品设计的改进方面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企业通过直接从顾客手中回收产品,可以及时获得关于产品质量及特征方面的第一手信息的反馈,这些反馈信息在企业的设计、财务等各部门之间流动,有利于企业及时了解产品的技术缺陷,进行产品设计和生产过程的改进,也有利于财务部门及时准确的获得有关回收处理的相关成本,减少财务风险.

  ②回收处理效率比较高

  制造企业自营模式所建立的回收处理中心只回收本企业生产的产品,可以提高企业回收处理的效率,包括有效的运输成本,合理的产品调配以及产品品牌形象的维护。

  ③与正向物流系统相结合,有效利用现有资源

  对目前我国的大多数制造企业来说,正向物流仍然占有主控地位,无论是流通产品的数量,价格还是时间方面的要求,正向物流都比逆向物流重要,在构建逆向物流系统时,若企业采用自营模式,在原有正向物流网络的基础上构建逆向物流网络,则可以充分利用原有物流网络的资源,有利于正向和逆向物流系统的协调运作。

  (2)缺点分析

  尽管制造企业逆向物流自营模式能给企业很多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在具体运作逆向物流业务时,可能会遇到以下问题:

  ①与正向物流的冲突

  从该模式的构建条件可以了解,采用这种模式的企业可能会利用本企业正向物流中的逆向流动来实现产品回收。这就可能导致部分回收品业务与常规业务在加工、仓储、库存、配送等环节相互冲突,紧急情况下有可能为了常规业务的正常运作而不得不放弃产品逆向物流业务的运作。

  ②对企业的软、硬件要求高

  该模式下,企业除涉及到正向物流的运输、仓储等常规业务外,还包括收集、检测分类、拆卸、再制造、再生及最终处理(焚烧、填埋)等产品逆向物流业务,其运作比单纯正向物流运作更复杂,所以从对企业的软件要求来看,需要企业的物流技术更先进,信息传递更准确、更快捷,人员素质更高,组织结构更合理等;从对企业的硬件要求来看,需要配备先进的产品处理设备,以达到物料的循环再利用、保护自然环境的目的。

  ③投资大、投资风险较高

  这种模式要求大量的基本建设投资来满足企业产品逆向物流的运作要求。由于逆向物流具有分散性、缓慢性、不确定性等特征,使得逆向物流的网络结构很复杂,若由制造企业独家经营运作,虽然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但同时会增加库存成本、运输成本,分散企业的资金和人力,会给企业带来很高的财务风险。

  2.1.2自营模式的适用范围

  这种运作模式适合回收再利用价值比较高,或者专业性比较高,或者是法律规定企业必须回收处理或召回的物品,主要包括产品退货和维修(召回)、废旧物品的回收处理、包装材料的循环使用等。一般来讲,需要建立独立回收物流系统的企业,经济技术实力比较强大。这些企业应具有以下特征:

  ①适合于拥有覆盖面很广的代理、分销、连锁店,而企业业务又集中在其覆盖范围内的。

  ②业务集中在企业所在城市,送货方式比较单一,网络资源丰富,逆向物流管理能力强。由于业务范围不广,企业独立组织逆向物流所耗费的人力不是很大,如果交由专业物流公司处理,既浪费时间,又增加配送成本。

  ③对于一些规模较大、资金雄厚、物流量巨大的企业来说,可以把构建逆向物流作为一种战略选择,投入资金建立自己的逆向物流系统,掌握逆向物流的主动权。如著名的苹果公司、IBM、宝马、福特公司等,它们都已建立了自己的逆向物流渠道并成功实现了产品的回收计划。

  2.2制造企业逆向物流联合经营模式分析

  逆向物流的联合经营模式是指生产相同产品或者相似产品的同行业企业为了达到比单独从事逆向物流活动更好的效果进行合作,以契约的形式在企业间形成的相互信任,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伙伴关系,共同建立逆向物流系统,并通过形成优势互长,要素双向或多向流动的中间组织为各合作企业甚至包括非合作企业提供逆向物流服务,制造企业逆向物流联合经营模式的网络结构见图2。

逆向物流废旧物流

  图2.企业逆向物流联合经营模式的网络结构

  2.2.1企业逆向物流联营模式的特点

  逆向物流联营模式作为自营和外包之间的一种模式。

  (1)优势分析

  ①分担投资风险

  这种模式是由制造企业与其合作伙伴甚至是行业内竞争对手共同投资,单个企业投资比自营逆向物流要少很多,而且财务风险、运营风险等都由联盟体共同承担,使得企业在面对突发事件造成的产品逆向物流运营失误时,损失减少。

  ②更具专业优势

  在联营模式中处理的产品数量和种类可以比自营模式多,员工是逆向物流的专职人员,他们将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逆向物流业务上,和自营模式相比,更加专业更有效率。对中小制造企业来说联营模式比自营模式更具有优势,通过企业间联营合作,可大大降低成本和风险。

  ③体现规模经济

  联营模式可以使产品回收量大、处理种类更多,有利于克服单个企业资源不足的情况且使单位回收处理成本(如运输成本、仓储成本等)减少。使企业充分利用规模经济的优势。

  (2)缺点分析

  ①需要进行各合作企业之间的协调

  各成员企业之间的协调是合作联盟体运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各成员企业对电子逆向物流的重视程度不同、利益分配不满意、合作目的等不同,都会造成电子产品逆向物流运作绩效的下降,而且,企业建立联合的电子产品逆向物流模式以后,与企业原有资源整合的情况也直接影响到产品逆向物流的运作。

  ②投资相对较高

  该运作模式要求各合作企业出资建造回收网络和处理工厂,其投资还是比较高。虽然与企业逆向物流自营模式相比,投资会有一定程度减少,但仍然会占用企业相当多的资金。

  ③信息反馈难

  信息反馈难、准确率不高是这一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企业不能及时、准确的获知回收的产品所处状态,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产品的回收再利用;联盟企业中一些非物流企业由于经验、设备和能力等方面的局限,在逆向物流管理上很难赶上专业水平,且由于交易范围的限制,逆向物流合理化所追求的规模化,网络化目标也难以实现,限制了逆向物流潜能的进一步发挥。

  2.2.2联合经营模式的适用范围

  这种方式适用于回收生产或消费之后的废旧物品,如消费后的废旧家用电器、电子产品、家具、生产过程中报废的金属器具、塑料制品、橡胶制品、纸张和玻璃等等,这些物品的回收利用价值较高,有些回收之后经过简单处理可以进入二手市场,有些经过拆装之后可以作为零件重新使用,或可以作为工业原料重新进入生产领域。因此,对于制造企业来说,废旧物品可以作为重要的零件或原料来源,这其中蕴藏着巨大的商机。由于这些废旧物品可能会对环境产生巨大的潜在威胁,因此法律规定制造企业要对产品的整个使用寿命周期负责,承担回收处理的责任。要适当处理这些报废物品并回收其中的资源,不仅需要先进的技术,还需要相当大的资金,而这通常是单个企业难以承担的,因此,作为生产相同或相似产品的诸多企业,可以通过合资等方式,建立面向各合作方甚至整个行业的专门从事逆向物流的企业。一般来讲,建立联合逆向物流系统的行业集中度比较高,行业内的一些领先企业具有比较大的影响力,可以推动多家制造企业进行合作。

  如:在日本,大多采取企业间合作的方式进行家电回收再利用工作,这样方式可以节约技术研发的成本、提高研发效率,同时也有利于最新技术的普及。在国内,最近有摩托罗拉、三星、诺基亚、海尔等国内外手机厂商联合有关机构,在北京发起“移动电话环境保护行动”,承诺将对污染环境手机及配件进行回收处理。或许,这将会成为国内手机企业联合建立逆向物流系统的开始。

  2.3制造企业逆向物流外包模式的分析

  逆向物流的外包模式是制造企业通过协议形式将其回流产品的回收处理中的部分或者全部业务,以支付费用等方式,交由专门从事逆向物流服务的企业负责实施。制造企业逆向物流外包模式的网络结构见图3

逆向物流废旧物流

  图3.制造企业逆向物流外包模式的网络结构

  2.3.1制造企业逆向物流外包模式的特点

  (1)优点分析

  ①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由于竞争的加剧,许多企业把自己的主要精力和资源集中在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的活动上,而把非核心领域外包给其它专业企业。制造企业把逆向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就不需要出资建立逆向物流业务基础设施,可以将资金充分利用于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上,提升企业在本行业内的竞争优势。

  ②提高服务质量

  由于第三方逆向物流企业是专业的逆向物流供应商,一般拥有完善的逆向物流管理体系、丰富的运营经验、专业而完备的物流设施设备、广泛的客户网络。从事逆向物流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一般更了解复杂的逆向物流环境,可以将产品的收集、分类、处理进行规范而专业的操作,可以针对性地提供相应的仓储和运输服务等。因此,逆向物流外包模式,其工作效率更高、服务质量更好。

  ③减少不确定性,降低成本

  制造企业将逆向物流外包给第三方逆向物流服务提供商之后,对有回收责任的产品可以达到法律规定的要求,又可以减少产品在回收和分销时市场不确定的风险,减少了对逆向物流设备和人员的巨大投资,减少了投资风险,第三方物流通过为多家企业服务,实现管理和运作的规模效益,有效降低成本。

  (2)缺点分析

  ①制造企业对产品逆向物流的控制能力差

  制造企业将产品逆向物流外包给第三方就意味着基本放弃对电子产品逆向物流的管理权,失去对产品回收情况的控制,而只有通过第三方才能了解具体信息,容易受制于人。同时,制造企业将其产品逆向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对产品的回收再利用效率。

  ②缺少专业的第三方逆向物流公司

  由于逆向物流是一种新兴的业务,发展还不够成熟,缺乏逆向物流管理知识的高级人才,很多从事第三方逆向物流业务的公司都是由传统的物流公司转变过来的,专业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但总的来说,外包模式是一种最有前景的模式,随着越来越多的国际知名物流企业进军逆向物流领域,制造企业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选择。

  ③不利于制造企业商业机密的保护

  企业将其电子产品逆向物流外包,就意味着丧失很大一部分对其产品的控制权,第三方逆向物流公司是否能做到有效分类、拆卸等将直接影响制造企业产品的回收再利用率。在这种情况下,往往需要企业向第三方逆向物流公司提供产品的设计信息,包括产品原材料构成,结构设计图等,这对于某些具有设计专利的产品来说,存在生产专利泄露的风险,不利于制造企业商业机密的保护。

  2.3.2物流外包模式的适用范围

  逆向物流外包模式是企业物流运作模式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也是物流专业化发展的产物,应该说其适用范围是广泛的,适合于大多的制造企业。而且在传统企业物流管理改革的过程中,随着物流产业的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不断完善和壮大,制造企业自营运作模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制造企业需要考虑逐步将逆向物流外包给第三方。

  3结论

  以上所讨论的这三种逆向物流模式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状态,在现实的逆向物流过程中,制造企业应根据不同的逆向物流活动,根据需要选择逆向物流模式。一般来说,对具有一定生产规模,产品种类少但批量大的制造企业适合选择自营模式,而对于那些产品种类多但产量又少的中小制造企业则应选择联营或外包模式,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少逆向物流的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相应的风险。

  参考文献

  1 文海旭.当前逆向物流建设亟待关注的几个问题[J].物流技术,2004,(10):34-38

  2 陈雅萍等.第三方物流[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3 孙秋菊.逆向物流在我国发展的障碍分析[J].现代物流,2006(9):20-23

  4 向盛斌.逆向物流与环境保护[J].物流技术,2001,(9):16-24